正文 第九百一十三章 海
不幸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交州刺史杨稷最终因为瘴气入体,不治身亡。
所谓瘴气其实就是疟疾,这玩意儿在古代是大杀器,北军南下,要么感染疫病,要么感染这玩意儿。
杨稷跟霍弋一样,也是忠义之人,历史上被陶璜、薛珝十几万吴军围攻,坚守八个月,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寡不敌众,最终向吴国投降,押送建业途中,郁闷吐血而亡。
丧事还没开始,汉中太守老将柳隐也因年岁已高,病逝而亡……
杨峥回望身边的赵阿七、刘珩,忽然发现他们也是双鬓染白。
太子杨旭已经蓄起了胡须,气度越发沉稳,处理政务得心应手,深得老臣们的称赞,前两个月,皇嫡孙杨淳出生。
岁月不饶人。
旧时代已经结束了,新时代扑面而来。
以前在战场上冲杀,身体多多少少落下了些病根,每到阴雨连绵的时候,身上都疼痛不堪,辛亏皇甫谧一直针灸,才缓解了不少。
很多将领年轻时勇勐无比,到老一身的病。
“人老了,就要认!”杨峥感慨道。
照照镜子,自己脸上的沟壑也不少了。
“陛下哪里老了?依属下看,还能再征战三百场!”刘珩瞪着眼道。
“今日大兴颇多方士,传闻他们有延年益寿的丹药,陛下何不召来问询?或许有真本事。”赵阿七拱手道。
“那些都是骗人的,历代帝王,有几人能长寿的?”不吃丹药,或许还能多活几年,吃了丹药,弄不好两三年就挂了。
秦始皇和李二大帝都想长寿,却都死的早。
现在朝中政务有三省六部打理,太子和几个平尚书事掌舵,国家运行四平八稳。
在他们的治理下,大秦如日中天。
杨峥乐得。
其实他早就有个心愿,只不过现在还不能退,河中、安南的攻势还需要自己这个皇帝的支持。
时间过的飞快,眨眼就是泰兴五年了。
南下的农学士们终于找到了占城稻,在交趾培育成功,产量比传统水稻高三成,耐旱,适应性强,不挑土地,生长周期短,自耕种至收获只需五十余日。
在交趾可以做到一年三熟、四熟。
目前正在岭南、云南、江东、荆州四地试种。
不过一个新问题又摆在杨峥面前。
粮食种出来,如何运到关中和北方。
岭南多山,从内地走不仅耗时,而且耗力。
杨峥盯着沙盘,看来要发展海运了。
自从春期战国成立水军以来,造船技术就在不断发展,东汉时期,就能造出十丈高的楼船。
到了东吴,北伐频频止步于合肥,孙权索性南下开拓疆域,最早占领宝岛,又南下去菲律宾逛了一圈,觉得那边野蛮未开化,又逛了回来。
东吴还造出五楼船,五层楼高,能容纳三千人,可横行于海上。
可惜的是,曹操南下伐吴,孙权把五楼船弄到长江里,遇暴风,勐将董袭拒弃船逃生,坚守船上,随五楼船一起没于江中。
嘉禾元年(公元232年),辽东公孙渊遣使入吴称藩献马,孙权大喜过望,封公孙渊为燕王,同时派出万人携带金银珠宝等护送公孙渊使者坐船回辽东。
能派出万人走海路,说明东吴的航海技术已经颇为成熟。
杨峥一向觉得,陆权和海权就像国家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后世华夏缺少海权,是被人封锁围堵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大秦,陆地上适合耕种的地盘,基本都打下来了。
不过土地总有用完的时候,无论杨峥现在建立的制度多么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出现各种问题,新的士族豪强宗族一定会崛起,土地兼并也一定会发生。
到了哪个时候,如果没有开拓方向,则必然重蹈汉朝的覆辙。
海洋就是大秦的未来。
大海的对面,有玉米、番薯、土豆,还有更肥沃的土地!
为华夏文明注入海洋基因,也是杨峥的夙愿和使命。
也许这个过程需要一百年、五百年,但不能不做。
占领辽东是目光超前五百年,经营海洋则是超前一千五百年!
当然,以目前国中的环境,还是不宜声张,不然主和派们一定会以为杨峥又要征伐海外……
杨峥只能以海上运粮为由,开设海事司,下辖船、海、文三曹。
船曹负责造船,海曹负责培养航海人员,文曹负责水文、天气、地理、定位等等方面的研究。
以后壮大起来,升格为海部,成为三省六部的第七部。
只要不打仗,朝臣们大多无所谓。
把岭南、江东、江淮、辽东的粮食输入关中,本来也是大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海运无疑能加强对辽东、熊津的控制。
岭南的蔗糖、珍珠、鱼干也能走海运,从长江入建业,从建业朔淝水、颍水入许昌,再由洛水入洛阳,从黄河入关中,或者北上邺都。
整个大秦都联系起来。
糖这玩意儿周朝就有,不过是以小麦熬制了,到了汉代才出现蔗糖。
当然,比较粗糙,基本就是甘蔗汁熬干过滤而成,被称为“柘浆”。
海运和运河体系就相当于华夏的任督二脉。
河北将与江东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江东也能与岭南更紧密!
第一步总是难走的。
太学里并没有多少人通晓海事。
当年灭吴,建业城近万名工匠被招入工部,留在大兴,其中不乏大量的造船匠人。
杨峥的规矩是,做任何事之前,先弄个大纲,在纸面上完成。
所以首先让工匠们把造船的技艺写下来,编纂成《船政》一书,收录进《泰兴大典》之中。
不过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时代不仅有楼船,还有各种辅左船型,海里面的,江里面的应有尽有。
“越多越好,越详尽越好,财力和人力无须多虑,你们在图纸和工艺上,可以尝试改进,若有所成,朕重赏之!”杨峥的野心不仅是要把船造出来,还要形成一个体系,不断升级改造。
“谢陛下!”工匠们大喜,在吴国,他们哪有这种待遇?
一入大兴,便被当成了宝,每人两百亩良田,朝廷还在寸土寸金的大兴划了两个坊,给他们的家卷居住,每年收收租,就可以过的无比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