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5章 巡视地方 淮军底蕴
没有任何波澜,贺若弼和史万岁本来就是来投奔王景的,只要王景表现出欢迎的态度,就不会出现任何意外。
在一番如当初收服其他大将的套路经过后。
两个九阶大将加入淮军。
对于主动来投奔的九阶大将,待遇自然和寻常的将校不同,王景当场任命贺若弼为水军游击将军,史万岁为侍卫亲军的游击。
两人直接跨越了百户、副千户、千户的门槛,成了将军级的将校。
有了这样的底子,将来稍微立下一点功劳,就能迅速提拔,成为杂号将军乃至四镇四平层次的核心重将。
两个九阶大将,也没有不满。
毕竟他们刚投奔,王景就给了他们兵权,要知道寻常武将投奔,刚开始肯定要在中军帐前坐一阵冷板凳的。
能直接统帅兵马,掌握兵权,待遇很不错了。
两个大将投奔后。
王景还在扬州城内赐下一处宅院,调拨一些侍从女仆前去伺候,连续两三天,都在归雁宫内设宴,邀请城内众文武,给他们融入淮军的机会。
在两个九阶大将前来投奔后,本来气势很足的杨大眼,稍稍沉默了一些。
然后就放低了自己的姿态,在宴会上,还有意的符合和称颂王景的话……
“呵呵,这是有危机感了!”
王景笑了笑,他早就看出来杨大眼心中有着一丝傲气,他虽然归附了淮军,但南北朝时代的风气还有自身的实力,让他对于淮军并没有太强的归属感。
那种虎躯一震,名将纷纷纳头便拜,并且对主公还忠心耿耿,甘愿效死的情况,在神州世界根本不可能发生。
除非是从小培养的死士,亦或者是关系最为紧密的一两个心腹,才会对君主有这样的忠诚。
大部分的文臣武将,追随君主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
可不是犯贱去充当奴隶的。
王景当然明白这点,所以并不会要求臣子死心塌地,只要杨大眼能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心中有些傲气也正常,无关紧要。
但他对于淮军的归属感,还有对他这位君主的态度,关系到王景对他的看法。
之前淮军虽然有九阶武将坐镇,但慕容绍宗、裴邃都是以兵家战阵之法踏入九阶,不擅长单独搏杀冲阵。
杨大眼是唯一的,也是最强的“勐”将。
来了一趟扬州,不过才十几天时间,淮军一下子多了压高颖、贺若弼、史万岁三个九阶。其中史万岁的实力还在他之上。
这个情况,让杨大眼意识到,随着时间流逝,神州世界中的九阶只会越来越多。
淮军体系中,九阶的勐将也会越来越多。
他突然想到了不久前羊侃对他说的话,如果自己不改正态度,以后可能会慢慢的边缘化……
杨大眼好歹也是北魏第一勐将,绝不会允许自己堕落到那种地步。
所以,认清现实后他便有了一些改变。
对于这点。
王景乐见其成,麾下武将向自己靠拢,表达忠诚,这是好事啊。
时间迅速流逝。
又过了几天,这一日,王景乘着车架,带着高颖、从泗洪赶来的范云、刚投奔的贺若弼、史万岁,以及调任白耳精兵统领的宇文成都。
一行人沿着运盐河向东,经过泰州府,泰兴向东一直到南通府巡视地方府县。
这几个府县靠近长江,未来想要南下,这里便是前沿阵地。
王景身为君主,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行。
车架进入泰州府,知府和通判立刻前来迎驾。
知府是从攻打泗洪时就从龙的老臣,名为赵振,虽然没有什么大才能,但做事经验丰富,并且对于中枢颁布的各种命令,都严格执行,一丝不苟。
至于通判,则是从科举中脱颖而出的章惇。
他不苟言笑,气势极强,如果不看官服,别人还以为他是知府呢。
泰州府各县,随处能看到百姓在农田中忙碌,还有一些青壮以保甲法组织起来,在各地挖沟引水。
田地中生机盎然,不少孩童在欢快的玩闹。
偶尔有一些衣衫褴褛的男女,要么是从江南渡江北上躲避战火的难民,要么是从山林深处走出来的流民。
虽说江都行省各地的贼匪坞堡,都已经被淮军扫平。
但还有许多百姓,在当初降临神州世界后就出现在深山,根本不知道外面的情况,随着天地元气的增强,山林深处越来越危险。
这些人便不得不从深山中迁出。
难民、流民,只要出现,很快就会被各府县吸纳,独身的青壮编入卫所,其他男女都被编为民户,分一片荒地,提供一些粮食、种子还有工具,让他们开垦田地,成为淮军治下一员。
这一切的景象,都显得秩序井然。
百姓能安居,道路无贼匪,整个泰州府各地都已彻底安定,偶尔有个别的官吏贪污堕落,也很快被章惇处理。
“这泰州府,治理的真不错!将来出兵攻打江南,光是这一府之地所出产的粮草人丁,就能支撑十万大军!”
贺若弼和史万岁骑着马,跟在车架旁边。
在看到泰州府的治理情况后,不由得出言赞叹。
区区一个泰州府,就能治理成这样,那淮军三省数十府县,岂不是处处百姓安定,粮草丰盈,能支撑一两百万的强大军队?
当意识到这点后。
贺若弼还有史万岁,眼神都变了,在看到王景的身影后,都有种下意识的尊重和敬畏。
越是有眼光的人,就越是明白,当江淮之地的内政治理到这种地步,会拥有什么样的潜力。
淮王虽然不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
但做到的这些,却超越了绝大部分的君主!
王景听到这话,不由得哈哈一笑,说道:“赵振、章惇,听到了没有,你们做的很不错,贺若将军都在称赞!”
赵振连忙说道:“不敢,这都是臣的本分,臣不过是按部就班,做好王上吩咐下来的每一件事而已,泰州府能有今日,主要是王上英明,爱惜百姓,臣不敢居功!”
“还有章通判,他决断如流,智计过人,若非他相助,各县各乡,或许还需要一两年时间,才能达到如今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