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一枝红杏出墙来
里面并没有内容,只是一个空信封而已,但是高绍义非常清楚,这个空信封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
文宁公主也坐不住了,毕竟是一个小姑娘,再怎么强也是心里怕。
眼看婚期一天一天的接近,高绍义这边还没有什么进展,所以这位公主也只能是派人送一封信来提醒一下高绍义。
上一次李坤一回来的时候,李洪堂的那封信也是这个意思,恐怕除了他之外,朝廷内部所有的人都不希望看到这次联姻成功。
当时被东狄国的人逼得没办法,这才签下了城下之盟。
可回过头来想一想,东狄国给我们当了上千年的属国,从来都是他们下跪听吆喝,现在要迎娶我们的公主,这要是成了现实的话,百年之后如何去见大乾的列祖列宗?
如果高绍义不出现,恐怕这件事情不太好办,毕竟别人没这个能耐,最主要的也是没这个底气。
但高绍义接连挫败洋鬼子的阴谋,并且展示了自己的实力,这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所以这件事情落在高绍义的肩膀上也就理所当然了。
“侯爷,京城了大友良二来了。”
高绍义正愁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下手,忽然间就有人送枕头来了。
高绍义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大友良二,并且两人也达成了共识,现在这小子来到海城,第一时间到高绍义这里来,想必也是因为这件事情。
见过面之后高绍义才明白,原来后天井一伯爵就要启程了。
大友良二是专门跑来迎接的,毕竟这是东狄国的小王子。
“这一段时间你就没找到什么好办法?”
高绍义看着眼前的大友良二,总觉得这家伙应该是有了主意了。
“侯爷,在下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到什么办法,不过从不敢忘记侯爷和在下的约定,若是侯爷有什么差遣,在下定当竭力促成。”
大友良二有把柄在高绍义的手里,自然不敢说的太过分了,但是对于他所说的话,高绍义也是琢磨了一下,或许这小子想要看到利润。
无事不登三宝殿,平时这家伙看见自己比看见了鬼躲的还快,今天主动的跑到这里来,如果说没主意的话,那可真是见鬼了。
“听闻大友先生喜欢收集贵国的山水名画,前一段时间我恰巧得到了一副,正好让你来看看。”
高绍义在海城不知道抄了多少人的家,想要找出几个值钱的玩意儿来也是非常容易的。
大友良二的确有这方面的爱好,听到高绍义的话之后,眼睛稍微闪了闪。
等到把画拿上来之后,这家伙足足在画上停留了一分钟。
瑰宝!!!
在大友良二的心里,这简直就是无价之宝,但是在高绍义的眼里,这画上的女人和鬼画符一样,真不知道有什么艺术性。
“我对艺术也不是太懂,正想给他找个懂的主人,也省得在我这里埋没了。”
高绍义已经抛出了橄榄枝,这个家伙会不会接着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把握住机会,这幅名画就是你的。
“侯爷可认识斯里巴雅夫人?”
大友良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自然也就得为高绍义出力才行,要不然的话这幅画也到不了自己的手里,要知道这幅画被称为东狄国十大名画之一。
当然在其他人的眼里或许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对于这些东狄国的人来说,当真是价值连城。
斯里巴雅夫人?
高绍义摇了摇头,并不知道这个人名是谁。
“直接说怎么回事?”
高绍义不愿意兜圈子,大友良二虽然觉得高绍义说话的口气有些过分,但是那幅名画在前面勾引着,这个口气也就忍了。
“这是我们井一伯爵在西方留学的同学,现在是温莎帝国驻海城公使乔治的夫人……”
在大友良二的解说之下,高绍义算是明白怎么回事儿了,原来井一伯爵留学西方的时候,对于斯里巴雅夫人就非常的爱慕。
可惜当时没什么机会,没想到在海城再次相见,但无奈斯里巴雅夫人已经嫁为人妇,可乔治在大乾有太多的女人,对于家里的这个贵妇也不怎么上心,久而久之的红杏自然出墙来……
“你是说这两个人有问题?”
高绍义有些吃惊的说道,自然也知道这件事情该怎么办了,那就是借力打力。
自己明着去兑付井一伯爵或许会发生不可控制的事情,但如果要是让乔治去出手的话,那有些事情就不是一个结果了。
“何止是有问题,两人已经是有过鱼水之欢了,这件事情只有井一伯爵的两个随从知道,我也是凑巧才知道的……”
井一伯爵为了给斯里巴雅夫人送礼,所以一直都在收集红宝石。
大友良二也是接到通知的之一。
当时高绍义已经让他对付井一伯爵了,所以他就顺着这条线研究了一下,没想到还真是大有收获。
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告诉高绍义,也是想要卡着时间点赚一笔大的,没想到还真是卡对了。
高绍义也很快想明白了这中间的一切。
大友良二这个人不老实。
以后还得小心防着点儿。
“这些消息不值那幅画。”
高绍义本来想着有了这个消息,就应该把那幅画交给大友良二,但这个家伙卡时间,万一要是自己的时间来不及呢,那得让他来点儿更深层次的才行。
“侯爷放心,这件事情我来操办,保证不用你我二人出面,但需要侯爷配合一下,当然是第三者的方式进行配合,绝对怀疑不到侯爷的身上。”
大友良二马上就着急了,那幅画对他的吸引力太大,不管高绍义提出什么样的要求,这家伙都会同意的。
“我怎么配合?”
高绍义有些不明白了,既不让自己出面,还需要自己配合,这年头哪有这样的好事儿。
高绍义是绝不会允许自己掺和到这件事情里去的。
到时候整个东狄国的压力都在镇虏军的头上,实在是太延缓镇虏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