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十三章 录制结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六早上不到六点,徐正华就起床了。

    简单洗漱一番,就下楼去,围着学校操场的跑道慢跑。

    对他来说,刚穿越过来的混乱时间,结束了。

    于是恢复跑步。

    上辈子其实习惯早起,巧的是,原主也是从小就养成了每天早起的习惯。

    记忆里,原主最初拜师学武那两年,五六岁个奶娃娃,长得粉雕玉琢的可爱,别说师娘师姐了,连师父都柔声细语的呵哄着,哪舍得让下什么苦功夫,也就是闹着玩儿一样,跟着师兄师姐们扎一会儿马步,更多的其实是在师父家里玩罢了。

    到上了小学,开始逐渐被迫的认真起来。

    现在不同于古时候了,孩子托付给师门,生死伤亡皆由师命,那是老黄历了,原主习武那个年代,人人都得上学,所以就半夜三点来钟起床,一帮师兄弟跟着师父练武,到早上六点钟前后,早课就已经结束了,大家一起吃个早餐,各自忙着上各自的学去,师父的医馆也该开门了。

    那种日子,苦还是苦的,要不然的话,爹妈也不会说什么都不舍得把家里老二徐正夏给送过去了。

    但打熬了十年下来,练会了多少功夫且是小事,对精气神的养成,却绝对是有大助益的——徐正华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哪怕抛开颜值单论精气神,当年上辈子二十岁的那个自己,也绝对比不上现在的这个自己。

    一口气十几圈下来,也懒得数着了,因为几乎没什么累的感觉。

    再规规矩矩的打一趟拳,反倒出汗了。

    回去冲个澡换身衣服,慢悠悠地去吃个早饭,依然是到的最早的第一拨。

    给郭昆带了三个包子回去,再溜达到教学楼,已经是七点半,负责周日执勤的同学,已经到了,于是申请一个房间,再溜溜达达往里去。

    今天他要继续练琴。

    既然打定了主意要从唱片这个行当里,赚自己的第一桶金,徐正华就压根儿没想过靠着脑海里的曲库轻松赚钱的路子——任何行业,都不存在轻松二字的。

    哪怕你手里握着天量的曲库,也得看市场选歌。

    他不但尊重每一个能帮他赚钱的人,也同样尊重每一个能让他赚到钱的市场。

    仗着手里的资源,随手往外撒,不追求匹配度,不追求成功率,考虑到很多都是千锤百炼的经典作品的缘故,赚钱是肯定还能赚钱的,也未必少赚,但扑街的概率也绝非没有。

    汝之蜜糖,我之砒霜。

    这个时空大红大紫,那个时空大扑街。

    这个人唱大红大紫,换那个人就大扑街。

    都是大概率事件。

    他不准备如此轻率的对待自己这辈子的第一份职业。

    做就要做好。

    追求准确率成功率,尽快把自己的名气造到最大。

    不如此何以对抗那狗屁的封杀!

    所以,本着熟悉业务的角度,本着“用进废退”的基本原理,他决定好好把原主留下的音乐知识、钢琴技术,都继承并温习起来。

    不止现在,在《短发》正式上市发售之前,他都准备好好闭门练内功。

    还好,音乐学院嘛,这方面资源丰富。

    钢琴系每个学生每学期,都有300个小时的免费时间,就在教学楼里,就有这样一间一间隔开的小琴房,练琴不是问题。

    临近中午的时候,管玉兰就又跑过来,给送来了一大摞各种各样的报纸和杂志,并且简单汇报了一下目前谈下来的情况。

    基本上也就是跟着行业普遍情况走的。

    在徐正华担任《短发》制作人期间,小岛唱片负责报销他衣食住行的一应开支,其中就包括了当初管玉兰说过的,三星级酒店套房一间,以及工作期间提供外卖选择,车接车送按照出租车的标准报销往返路费,等等。

    当然,最重要的是薪水。

    担任制作人期间,他的时薪是每小时150元。

    据说这是小岛唱片邀请非本公司工作人员担任制作人时,会开出的第三档报酬——也没什么太多好争的,毕竟你还没有出过成绩。

    制作时间可以根据徐正华的个人安排灵活调整,但整体要求,对方只给了15个工作日,掐指一算,也就是要求在3月20号之前,就要彻底结束录音。

    时间很充裕了。

    徐正华不打算多挣他们的工资,打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首作品——这才几个钱,上市之后按销量拿的版税分成,才是大头。

    基本上这些条件徐正华全都没意见,那就接过管玉兰带来的合同,签字。

    之前签过的,是制作人分成协议,其实跟词、曲、编曲的授权合同,性质基本完全一样,是一种文化创意的授权和独占合同。

    这一次签的,则是工作合同。规定的是工作细则。

    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下午窝在宿舍里,一边听杜雪岚的歌,一边看报纸,翻杂志,还临时想起来,穿衣服出门,到校外去买了一个三十来块钱的收音机回来。

    拿广告洗洗耳朵。

    杜雪岚刚出道那几张碟,唱的那都是些什么呀!

    就一个字就概括了:甜!

    一天就这么忽忽悠悠的过去了。

    出奇的风平浪静。

    那边闺蜜俩倒是没有再打电话过来。

    反而是晚上的时候,庞永熙跑过来一趟,坐了一阵子,闲聊,另外想看当初徐正华当初创作《短发》时候的草稿。

    结果还被徐正华一句“早就没了”,给打发了。

    周日,晨跑,弹琴,看报,听广播。

    他安静闲适得跟之前几天,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关键是兜里又没什么钱,就算出去浪也没啥可玩的。

    当然,只要愿意去,管玉兰能从经纪公司那边,给搞到很多趴体的入场券的,娱乐圈嘛,各种拿钱不当钱,动不动这庆功那欢度的,据说帝都这边的明星圈子,一年到头天天都有趴体,去玩也基本上是零支出。

    但那种趴体对现在的徐正华而言,几乎毫无吸引力。

    既不想去结识什么人脉,也不打算去猎什么艳。

    然而,当时间来到周一,他忽然就又精神起来了,上午课程密集,要老老实实上课,吃过午饭,他就坐了管玉兰的车,直奔小岛唱片。

    见到了之前一直惦记的一号棚,也见到了熟悉的大刘。

    一号棚果然气派。

    大。

    一点半出头,由项中明负责联系安排的各路乐手们,陆续赶到。

    徐正华的制作人工作,正式开始。

    第一件事,就是选乐手。

    唱片公司普遍会养着几个手艺不错的乐手,另外还会有一些日常联系紧密的以供备用,都是熟手,来了就能用的那一种。

    对于徐正华和安小菁来说,《短发》是一次冲高的机会。

    可即便是对于完全不可能拿到版税分成的乐手们来说,这也是一份蛮不错的工作——无论时薪,还是按作品数量计酬,这样的工作,都是他们的日常。

    听,听,听。

    选人。

    再听听听,选人。

    当然,水平差距不会太大,于是就多多参考项中明的意见。

    到哪里都有关系户,这很正常。

    多采纳项中明这个对接人员的建议,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快刀斩乱麻。

    没那么多时间去跟他们公司内部搞内耗,该内耗的地方,就让项中明去。

    当然,只是一份乐手的工作而已,少则几百,多也就一两千块到顶,其实是不至于真的产生什么纷争的,只是人情而已。

    只有鼓,大刘推荐的那个家伙水准的确还可以,于是成了徐正华唯一的坚持。

    就这样,一个多小时直接搞定伴奏的录音乐手团队。

    等到安小菁和袁维两个人赶过来的时候,徐正华这边甚至都已经开始进行乐手的录音工作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