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三百二十四章 返回关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雪稍霁,听到杨行密削平安仁义,移镇扬州的消息,李晔便领着大军回返关中。

  杨行密毕竟是杨行密,这一番举措,有力提振了江淮军心,朱温想在短时间内吞并杨行密,已经不可能。

  而唐军也没有深入中原的实力,留在唐州徒耗钱粮。

  李晔没有第一时间回长安,而是带着十万大军入香积寺,祭奠阵亡的将士,又令长安宗室、官吏皆来拜祭。

  前宰相崔昭纬还写了一篇感人肺腑的祭文,深切悼念阵亡的将士。

  李晔追封有功将士,拓跋云归追为左千牛卫将军。

  连早年牺牲的马开山也被追封为右千牛卫将军。

  贯休亲自主持了盛大的水陆道场。

  李晔一一诵念阵亡将士的名字,前后十三个月,牺牲唐军九千余,辅军一万七千余。

  祭奠维持了三天,附近百姓不顾严寒,纷纷赶来,主动扫雪焚香。

  皇室与百官皆下跪祭拜。

  祭奠完成之后,大军回返长安,长安百姓出城二十里迎接,李晔拒绝了韦昭度乘御辇的提议,骑在凉州大马上,穿着寻常唐军的盔甲,与骁骑军一同入城。

  一个国家兴起,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百姓脸上。

  阔别三年多,长安已非昨日之长安。

  城内楼阁林立,天子旌旗走到哪里,哪里便黑压压的跪了一地。

  人口之稠密,比当初李晔西去时,不知多了几倍,还有一些穿着奇装异服的蕃邦,穿着不伦不类的衣服,也算是衬托了唐服的精美。

  雄壮的战马,威武的唐军,富庶的长安,繁茂的百姓,一切都在表明这个国度蓬勃向上。

  李晔连正装都没换,直接穿着盔甲入紫宸殿。

  没有任何人有异议。

  如今的大唐,文武分权,武将治军事于枢密院,文臣治政务于政事堂。

  非战时互不干涉,战时则由皇帝统一部署。

  地方上也是如此,知州只负责政务,辅军负责缉盗、治安、守城等事物,只在形胜咽喉之地设立军镇,如掌控河套之地的浮云城,控锁关中咽喉的潼关、蒲阪、武关,河西重镇的凉州,陇西门户的凤翔,还有西域的龟兹、西州、庭州。

  当然,这其中还有非常多不完善的地方。

  但在军政财分离的大思路下,迟早会完善起来。

  毕竟任何朝代都不缺乏聪明人。

  “今年皇庄的田地收租六十万石,牧场羊出栏共计六万头,境内各项赋税一共一百零三万石,各地的田地仍在开垦当中,如凤翔、河湟、陇西,人口不足,仍有很大增长余地,关中也是如此……”刘全礼一一汇报。

  历年的度支除了刘全礼的报表,还有韩全晦的估算,最后有各地的汇报交由户司年底统计,三方数据互相印证,最后还有皇城司的年底查账,才算过关,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在财政上只手摭天。

  任何细微的不足,都会交由户部与皇城司彻查。

  以李晔后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问题会首先反应在钱袋子上。

  之后便是这两年的一些其他政事,比如赈灾,收拢难民,开垦良田等。

  虽然李晔远离长安,但境内的一切都井然有序,清流也好,阉党也罢,在李晔牢牢抓稳兵权之后,他们的争执,也只能是口头上的。

  其实站在文人角度,唐廷已经算是最优待他们的了,天下藩镇,哪一个不是武人当道,文人靠边站?

  站在武人角度,只需要刀口对外,奋力杀敌就有肉吃,不用担心背后的刀子,粮草自有后方承担,军功记录的明明白白,每个人都有明确的上升通道,就是有些将领想造反,也要问问天天听忠义堂故事的士卒愿不愿意,而且每一都都设置了忠义宣教使,还有皇城司密使,这样都能造反,只能说明这个人不是人,是神。

  还有阉党,其实他们才是跟皇权捆绑最紧密的,在去除了兵权之后,这些人只能是皇帝的家奴。

  此时的世家门阀,经历了唐末暴乱,元气大伤,也只能依附在皇权之下。

  没有百年的时间盘根错节,不可能成长为盛唐时代的样子,更不可能成为魏晋时的参天大树。

  而科举和武营的推行,只能越来越分化他们的从政优势。

  “朕能安然征战于外,皆是诸公努力于内之功,朕代大唐谢过诸位。”李晔冲殿中文武拱手行礼。

  “此乃臣等之本分。”赵崇凝带头回礼,殿中官员紧随其后。

  之后的琐事,无非是草原上的哪个部族前来觐见大唐天子,或者外邦使者朝贺之类的,连契丹和南诏都派了人来。

  以前困守长安的时候,这些人都没影了。

  这几年大唐蒸蒸日上,一个个回心转意了。

  当然,皇城司的密使在汴州也见到过他们的身影。

  随着李晔攻取荆襄和荆南,天下的态势已经剧变,不再是朱温一家独大,大唐已经具备了分庭抗礼的资格。

  这一年,李晔基本都是赶路,和大战之中苦心孤诣。

  一切的付出和牺牲都是值得的。

  看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国家在自己手中振兴,李晔心中也是升起一股成就感。

  乾宁六年的最后一天,李晔在宫中设大宴,遍请有功将士与朝堂臣僚。

  没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那套,直接大鱼大肉,天山南北瓜果,朔方的河滩羊,华山的山珍,渭水的肥鱼,还有天唐府的贸易而来的葡萄酒,蜀中的竹叶酒,兴元梨花春。

  这年头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市井小民,能吃饱就不容易,能吃上肉喝上酒,更不容易。

  李晔也没搞上下尊卑那一套,带着德王一一劝酒。

  连枢密副使的那一桌,也说了一些场面话,盛赞他们的功劳。

  翌日,李晔直接签署军令,通化大营和开远大营的十二万唐军轮流休沐。

  这些从战场上回来的将士们,才是真正的财大气粗,豪爽至极,报复性消费,只要最贵的不要最好的。

  当然,最红火的还是城中的青楼。

  平康坊他们是不敢去,天天有皇城司的人蹲着。

  但偌大的长安,不止平康坊一处啊,一百零八坊,做皮肉生意的大把。

  他们这伙人休沐,直接刺激了长安城的经济。

  粮市、肉市、布市短短几天,卖出了寻常半年的销量。

  大部分士卒都在登记之后,领了枢密院的制文,回到关中的家乡,带回半车的粮食和肉食。

  一个都头回乡,连县令都会拜访。

  一个正兵回家,保长都要拎着酒肉称兄道弟。

  历朝历代,朝廷重视将领,而忽视普通士卒,也只有来自后世的李晔能如此尊重普通将士。

  这是从制度和思想上的重视。

  苟出一个盛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