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两百四十九章 蜀中王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春耕开始之后。

  从陕虢、兴唐府到关中平原、朔方、兴元,异常忙碌。

  蜀中却是烽火滔天。

  乾宁三年三月二十日,南诏王隆舜大军八万,汇合黎、雅蛮族五万大军,攻破眉州,屠掠唐民。

  三月二十五日,秦彦晖倾巢而出,攻打汉州,汉州即为三国时名关绵竹,汉州之后,便是成都。

  四月一日,成汭令大将许存、赵武出渝州,攻东川诸州,王建部众纷纷逃窜。

  收到蜀中乱战的消息,杨师厚、高行周、杨鉴三部合军三万驻于利州,静观蜀中之变。

  四月三日,南诏大军刚穿过大渡河,立足未稳,便遭到王建亲率五万大军迎头痛击,隆舜惧其声势,令刘王、郝王、杨王等蛮族为先锋。

  王建骑将出身,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一举击破蛮族,阵斩三王,杀蛮人一万八千人,蛮族大惧,一哄而散。

  蜀军趁势而进,作壁上观的南诏军措手不及,吓破了胆,一触即溃,王建沿路追杀三百里,所获俘虏九千人,全斩于雅水之畔,雅水变成血河,南诏国青壮死伤惨重,逃回南诏的隆舜也为国人所怨,一年之后为权臣杨登所杀。

  此战之后,王建五千精骑先行,汇合义子王宗涤两万大军,绕过都江堰、过茂县、江油,八百里大迂回,四月十日,一战而下梓州,四月十五日,前后夹击,破秦彦晖于绵竹关前。

  秦彦晖于中军大帐自、焚而亡。

  四月十五日,王建与义子王宗涤、王宗侃、王宗佶、王宗绾回军东川,先败赵武于合州。

  却与许存在渝州僵持不下,几次被许存出城偷袭,小有斩获。

  但秦彦晖的平定,让王建抽出更多的兵力,蜀军源源不断支援而来。

  许存不能破敌,围困月余,求援于荆南成汭。

  成汭向来忌惮许存之勇,有除之而后快之心,对求援置之不理。

  五月十七日,许存粮尽,投降王建,王建守为义子,赐名王宗播,自此东西二川全落入王建之手。

  短短两个月,蜀中战火熄灭。

  消息传到长安,李晔心中一叹,王建毕竟是史书上的那个王建。

  这几仗打的漂亮至极,又是半渡而击,又是大迂回大穿插,简直是教科书一般的存在。

  难怪当年能以两千人马,横扫西川。

  蜀中没机会了,李晔只能把目光放在河陇。

  杨崇本攻陷陇西四州,加上他手上的秦州,一共五州之地,放在哪儿都是不小的势力。

  李晔不敢再放任他发展下去了。

  陇西四州地缘极为特殊,黄河环绕,陇山、祁山为其天然屏障。

  西南是混乱的河曲十六州,西面是河湟之地,北面是兰、凉等河西要地,南面是李晔刚刚收复的山南西道诸州,东面是凤翔。

  杨崇本现在就像鲤鱼龙门,摆在他面前是一条康庄大道。

  若是让他在河陇四州坐稳,按照他表现出来的野心,将来必是一大祸患。

  不过什么事都要讲究一个先礼后兵。

  在李巨川的建议下,李晔连发三道诏令,让杨崇本入长安述职,同时把利州的杨师厚、高行周两万大军调至陇州。

  三道诏令已下,杨崇本铁了心不来。

  李晔的忍耐到了极限,在他心里,杨崇本现在的优先级已经高过凉州的折逋钵督。

  “陛下可继续下诏,令其大意,只待秋收之后,大军突出,一战而擒!”李巨川建议道。

  李晔点头同意。

  春耕刚刚结束,古代种田没有农药和化肥,播种之后,还要精心护理。

  知州制刚刚推行,凡是考评低下的各州刺史坚决被裁汰,总有人为了眼前权力孤注一掷,冯行袭调离金商之后,二州的刺史放飞自我,招兵买马,李晔的一纸裁汰令,让他们提前动手,金州刺史李奉义还投降荆襄赵匡凝,企图找个靠山。

  赵匡凝倒是派兵来了,不过确实来帮助唐军攻城的。

  两州的乌合之众,十日不到就被平定。

  李晔这一次没有仁慈,金州刺史赵闻达,商州刺史李奉义,被斩于长安闹市,男丁流放丰州,女子充入乐籍。

  不逛不知道,一逛才知道平康坊的最大幕后老板居然是自己。

  准确来说是刘全礼接管皇庄之后,以各种手段秘密控制南曲和中曲的大部分青楼。

  这样也好,以后规范管理,也能让这些苦命女子日子好过一些。

  有了血淋淋的人头示范,再也没人敢违抗朝廷的意志。

  金商二州本来就是冯行袭手下牙将充任,胆大包天。

  李奉义还是冯行袭妹夫,在金州有权有势。

  唐军分散各地,压制各种涌动的暗流。

  当然,关中其他州想学也学不来,兵权早就被李晔抽空了,所谓的地方豪强,能跟如今的唐军抗衡?

  三个月后,第一批知州分散各地,李晔还给他们配了退伍老兵和轻度伤残的将士。

  文人掌地方政事,自黄巢大乱,二十年来还是第一次。

  “陛下,这是新近研发出来的弩机,以黄杨木、梨木制成。”尉迟康向李晔献宝。

  李晔最关心的就是将作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见识了厅子都的兵器,李晔一直耿耿于怀,若是梁军都装备这些玩意儿,这仗还怎么打?

  李晔来回检查弩机,又看了看尉迟康的老年,“尉迟匠作,这也太粗糙了吧?别没伤到敌人,倒先伤了自己人。”

  尉迟康老脸一红,“陛下有所不知,粗糙是粗糙了点,但制作方便,选材容易,一月可产五百架。”

  质量不行,产量来凑吗?

  “来人,试弩。”李晔令道。

  三名亲卫各取一弩,分别是厅子都弩、岩桑弩、黄杨弩。

  五十步,三弩齐发,靶上的札甲纷纷被穿透。

  厅子都弩胜在射速快,稳定性高,可连发十箭,岩桑木破甲能力优秀,但只能连发三支,便要重新填装。

  黄杨弩连发五箭,破甲能力却是最差的。

  “陛、下,这弩四十发之后,便要回坊重新修理。”尉迟康在一边犹犹豫豫道。

  李晔差点没晕过去,又半年过去了,将作监就弄出个这玩意儿?抄袭都不会?

  在李晔的怒视下,尉迟康的舌头都不利索了,“陛、下、大军交战,军器消耗、太快,此物制作、容易,损坏了,也不可惜。”

  李晔把他的话重新捋了一遍,才明白其中的意思。

  唐末战争频繁,再好的神兵利器,也会损失,厅子都的装备不就弄到自己手上来了吗?

  反而是这种制作不精良的武器,可以随用随弃,就像后世的耗材,一次性筷子之类的。

  “行!”只要符合这时代的特性,李晔就能接受。

  再说全军装备厅子都弩也可不可能,朱温家大业大也玩不起。

  光弩箭的消耗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打仗烧钱,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见李晔表情平缓了,尉迟康也献上一物,黑布遮蔽,形如长枪。

  薛广衡扯下黑布,长刃长柄,寒光闪闪,居然是一把陌刀!

  “好,你能仿制出此物,总算没辜负朕!”李晔大喜。

  战场上,李晔见识过这东西的威力,虽然没有史书中说的人马俱碎那么夸张,但威力也不小,正是重甲步兵最趁手的武器。

  中唐之后,此物越来越少,现在仿制出来,以后就能打造一支重甲陌刀兵。

  “一个月能打造多少把?”李晔充满希冀的看着尉迟康。

  尉迟康面露难色的伸出两根手指。

  “二十把也行。”李晔也知道这玩意打造不易。

  “回、陛、下,是、两把。”

  李晔差点一口老血喷他脸上。

  这是来逗自己玩的吗?

  李晔怎么看尉迟康的老脸,怎么觉得他是故意的。

  “陛、陛下?”

  李晔叹息一声,“你加紧打造吧。”

  “老臣遵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