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五十章 人心可用
南洋事定,也到了封赏阶段。
王师范能力突出,迅速平定占城,居首功。
薛广衡招安徐万峰,攻占满剌伽,居其二。
徐万峰居其三。
这几年还有李嗣源威震漠北,郭崇韬经略辽北,李存审攻陷逻些,高思继大杀四方。
河东军、高家军、符家军声名鹊起。
大唐是时候再增加几位大将军了。
与枢密院商议之后,封王师范为左领军卫大将军,林州都督,青国公。
郭崇韬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勃利州都督,云国公。
李嗣源左卫大将军,朔国公。
李存审右卫大将军,陈国公。
高思继左御卫大将军,妫国公。
薛广衡右御卫大将军,延国公。
新进六位大将军,除了薛广衡不为人知,其他五人都是名震天下之辈,为大唐开疆拓土,有实实在在的功勋。
既然封了大将军,高思继就不能留在会宁州,宣慰使的官职转给侄子高行珪,枢密院下令高家军精锐皆入长安听调。
逻些也建立了军镇司,常年驻守从河湟而来的一万蕃汉军。
李存审入长安,新任的逻些军政司都督为符彦卿。
还有李嗣源部也调回了长安,临潢军政司都督改为杜晏球。
这么多大将军回京,消息灵通的人自然知道将有大事发生。
大唐经过这么多年的励精图治,如同旭日东升一般,放出万丈光芒。
收复大量土地,推高了帝国的天花板,海路的开拓,金山银海滚滚流入,所以大唐的巅峰期远远未到。
李晔自然希望再等几年,等大唐进入全盛时期,再进军中亚。
然而对手不会给这个机会。
萨曼国主纳斯尔二世也在励精图治,加强中央集权,掌控军队,镇压王室内乱以及国内教派冲突,在消化萨法尔王朝,平定西面动乱之后,纳斯尔二世的目光逐渐转向了东面。
与此同时,喀喇汗在萨克图的强力手腕之下,疏勒、八剌沙衮合二为一,又积极吸收葛逻禄人、回鹘人、契丹人,也逐渐走向强盛。
萨克图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提升回鹘人的地位。
对伊犁河谷的仁美可汗部众产生强大吸引力。
不断有牧民携家带口逃入喀喇汗。
仁美势衰,若不是背后站着刘鄩,早被萨克图吞并了。
于阗夹在两国之间,从最初的攻势完全转为守势。
大食法有非常旺盛的扩张欲望。
不允许在床榻之侧还有佛教的容身之地。
历史上此后的五十年,西域、天竺爆发了残酷的宗、教战争。
佛门节节败退,于阗最终被喀喇汗灭亡。
佛门势力退居高原、中土、中南半岛。
连天竺本土,佛门也渐渐消失了。
站在华夏的立场上,与大食法诸国一战是注定的。
于阗若是沦丧,萨曼、喀喇汗肯定会望向富裕的西州、瓜沙、河湟。
历史上,大食法也正是沿着这条路窜入关中。
李晔可以接受宗、教,但必须去处其政、治野心。
任何一个不在掌控内的势力崛起,势必会冲击原生文明。
在这个野蛮的时代,一切秩序都遵循原始规则。
他们不会坐下来谈。
只会用刀子和武力,以最低成本解决问题。
文明的本质其实就是征服与杀戮。
枢密院府衙内,大唐猛将们济济一堂。
“疏勒、八剌沙衮、怛罗斯皆是我大唐故土,萨曼、喀喇汗有窥伺于阗之意,不可不防。”李晔开宗明义,没有一句废话。
“昔日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扬大唐神威于雷翥海,萨曼号称强盛,末将愿领部下儿郎,擒其王,灭其国!”刘知俊大大咧咧道。
虽然是大言,但这种气势值得鼓励。
杨师厚也跃跃欲试,“欲破萨曼,必先讨喀喇汗。”
朱瑾、高行周皆目光闪动,显然心中也有想法,只不过因为谨慎,所以才没开口。
虽然都是大将军,但也有高下之分。
杨师厚、刘知俊战绩彪炳,说话当然多了些分量。
李晔自然相信这些大将的水平。
不过此战不是拒敌,而是灭国,收复河中。
大唐以前的对手是西突厥,内部涣散,凝聚力不强,算不上是一个国家,只能算部族军事联盟。
基本算是华夏圈子里的势力。
所以才被苏定方一刀肢解,擒其首,诸部皆降。
而现在的对手萨曼,是经过大食法凝聚起来的波斯复国势力。
立国四十载,南征北战未逢敌手,席卷中亚。
正处在最强盛时期。
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对手。
“朕意高行周领军一万禁卫左军策应仁美可汗,朱瑾引八千轻骑策应于阗!”
“末将领命!”
两人皆大喜。
刘知俊轻咳一声。
“这是前锋。”李晔笑道。
既然是灭国大战,肯定不止这些兵力。
不过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各种战备物资送往西域,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古代备战动不动就是几年。
行军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枢密院定策之后,大唐的战争机器便运行起来。
政事堂没有反对。
一是对李晔无条件的信服,二是这么多年在李晔的带领下,也具有了开阔的视野。
西域不存,河陇、吐蕃、漠北俱危。
与其等别人打上门来,不如打出去。
而随着金融革新、占城稻的推广、商业大兴,大唐也有底气打这一仗!
大唐帝国上层的精英们认同一致,还需要考虑将士们的感受。
上有父母下有妻儿,难得他们过了几年舒服日子,李晔一向认为强扭的瓜不甜。
帝国浩大的西征,必须是一支强大且心齐的军队。
李晔随后下达诏令: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西贼东侵,觊觎华夏神州,大唐男儿岂能容贼子猖獗至斯?朕欲讨平西土,复我河中故地,诸军将士,愿去者可登记姓名,不愿去者可安心守土。
大唐禁军基本都云集在长安附近。
最为国之利刃,不拿出去磨砺,一定会慢慢锈蚀。
刀子存在的意义就是砍人。
募兵制下,产生了大量职业士兵,他们的利益所在本来就是战争。
诏令贴在宫城上,一日之间传遍长安。
全城瞬间沸腾起来。
诸军也在报名登记之中。
长安禁军三十万,报名者二十一万,数据由各军宣教使记录,没有强迫。
这个数字让李晔满意,至少说明军中战意高昂。
不愿去者,也在常理之中。
毕竟人都是念家的,有各种各样的羁绊。
不过令李晔没想到的是,长安百姓居然向朝廷捐钱捐粮。
豪商杜虔一人就捐了金银折合一百三十万缗。
百姓十缗、几十缗,一天下来,京兆衙门里就堆积了近一千万缗钱,把京兆衙门都堵住了。
很快,兴唐府、洛阳、江陵、汴梁、成都等等帝国的钱粮重地纷纷捐献。
长安健儿更是踊跃参军,围堵在兵部衙门前。
民心如此,大唐岂能不胜?
李晔大为感动,经历了乱世的大唐子民,终于知道这盛世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