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唐战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年六司因国家凋敝而裁撤,今天下一统,臣以为应该复起旧制。”赵崇凝建议道。

  赵崇凝的建议得到了一致认可。

  李晔也就顺水推舟,同意恢复六部,不过三省的职能已经由政事堂、枢密院代替,没必要恢复了。

  如今大唐百废待兴,的确需要六部各尽其能。

  六部从隋朝设立之后,一直沿用至后世,还是有其合理性的。

  不过都、镇概念的提出,引来众多争议。

  很多长安籍官员觉得汴梁作为逆梁都城,最多也就是个府,不应该成为都,而大唐正统的东都在洛阳。

  其实此事李晔考虑过,洛阳屡经战火,人口被唐军劫掠,后梁军反攻,屠杀一次。

  再后来晋军打过来,又屠杀过一次。

  唐军攻打洛阳,投石、火油,几乎又把洛阳洗了一遍。

  早已不是当年的东都,城池宫阙尽毁,人口凋零,想复其旧观,投入太大,等同于再造一个洛阳,李晔拿不出这个钱来。

  而汴梁被朱梁经营多年,里应外合被攻破,城池宅邸都没有遭受破坏,中原地区的人口也被保留下来。

  以汴梁为都,还可辐射山东、魏博、淮南、淮西等地,地缘比洛阳高了不少。

  同样,太原、幽州、升州、广州,都是经过地缘、政治、经历、军事等一系列的考虑,据此一城,便可辐射周边广大区域。

  现在也只是把治政地位提上来,真正的建设,还要等以后。

  最后在张承业的建议下,李晔把洛阳升为府,朝廷直辖。

  讨论最多的还是辽东、天山南北、吐蕃、漠北、河中四地,文臣们认为,自庞勋之乱以来,中土大乱将近五十年,人口大幅度下降,应该刀兵入库,马放南山。

  赵崇凝最为激进,“辽东野蛮剽悍,吐蕃山高民稀,漠北风沙苦寒,天山异域远隔,河中鞭长莫及,此五地得之不足以养民,耗费国力,劳民伤财,穷兵黩武,隋炀帝殷鉴不远。”

  他的意见就是士大夫们的意见。

  认同者颇多。

  当年的大唐也是两代人几十年的努力才平定这些地方,仅一个辽东,就耗费隋唐三代帝王之力。

  赵崇凝直接把李晔比作隋炀帝,令李晔一阵恼火,但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

  问题在于,现在是丛林时代,你强大了不打别人,别人强大了会不打你?

  阿保机动不动侵入河北。

  当年的吐蕃南诏也是如此,虚弱时,就低头舔舐伤口,强大了,或者大唐虚弱了,毫不犹豫入侵。

  当然,赵崇凝的考虑并非全都出于公心。

  而是现在将军们在民间、朝堂的地位全面超过文人,他们如此提议,也是为了限制军人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毕竟唐末武人们的骚操作,让每一个人都毛骨悚然。

  李晔坚定道:“朕意图重振大唐,辽东、漠北、西域,皆是大唐故土,西域来往商路每年几百万两金银,朕岂可坐视他人得之?契丹、漠北皆是中原之大患,今我强彼弱,我不伐他,难道要等他们强大攻我?至于耗费国力,诸公大可放心,朕非是穷兵黩武之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大秦灭六国,远交近攻!

  大隋破突厥,分化离间!

  像隋炀帝那样霸王硬上弓,只能说是蛮干了。

  也难怪别人高句丽不肯就范。

  大唐横扫八荒,靠的伐谋伐交伐势。

  哪一次出兵不是一堆小兄弟们屁股后面跟着?

  夫战者,非利不动,非得不用,合于利而进,不合于利而止!

  战争并非是越打越穷,蒙古不就越打越有钱吗?

  后世常说谋北方大国为战争民族,李晔觉得战争民族算个屁,充其量不过暴兵暴装备而已,中华民族才是真正的战略民族,五千年来,少有不打仗的时日。

  李晔懒得跟他们废话。

  如今大唐的将士跟当年的武人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

  新生代的将领,都经过忠义堂的熏陶,宣教使对其做过评估,还有皇城司暗中监控。

  武人根本没有作乱的土壤。

  张从武能成事,靠的只是本部百余牙兵与外敌勾结。

  这么多年,唐军没有一起动乱发生,已经说明制度的合理性。

  而且在李晔可以提高将士们的社会地位之后,反而能对他们形成道德约束力。

  爱惜羽毛不是文人的专利。

  谁也不愿被人当成丘八下三滥不是?

  还是那条原则,文人治政,武人治军,有矛盾可以来天心阁求同存异。

  但是国策不容商讨。

  必须执行下去,赵崇凝的清流士大夫团体不能代表整个大唐的利益。

  也轮不到他们说了算。

  “此乃国策,就算朕不能实现,两代、三代、四代也必须实行!”李晔差点就要说这是宪、法了。

  其实过了葱岭,全是水土肥沃的牧场、耕地,河中、七河流域,在此后千年里不知滋生了多少国家。

  传统文人到底还是差一些眼界。

  好在武营出身的新文人们在李晔的培养下,眼光开阔了不少,不再局限于中土的一亩三分地。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也许现在的大唐无法有效统治这些区域,但也不能让这些地方成长出大唐的敌人。

  军略之事,李晔不再讨论,只是拿出来打个招呼。

  接下来就是全国的政事,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人口。

  没有人口就没有发展潜力。

  盛唐天宝年间人口达到峰值,八千多万,此后一系列的战乱,人口锐减,经过唐末武人们以及黄巢的骚操作,大量人口被杀被吃被饿死,到现在跌入低谷。

  朝廷鼓励生育,关中、河陇、荆襄人口有了长足发展,初略统计一千三百万。

  全国人口除福建外,估计有两千七百多万。

  也就后世一个超级都市的人口。

  发展潜力巨大。

  鼓励生育就是现在最重要的国策之一,也是地方官员政绩的侧重点。

  李晔与众阁臣在天心阁提出目标,政事堂、枢密院解决问题。

  汉初无为而治固然很好,李晔觉得那是行政效率不高导致的,经过了一千三百年的发展,文官系统已经足够发达,能够解决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