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四十五章 问(感谢流雲随風万赏)
渊抬头看了看前面的高门大院。
琅琊诸葛氏。
诸葛家的先祖诸葛丰在汉元帝的时候是司隶校尉,领一品武将官衔,督查天下,诸葛家自然也是琅琊数一数二的望族,渊流落天下,以医术傍身,最后是跟着诸葛家的远亲,避开了中原战祸,投奔过来。
他来到这里的时候,都有些恍惚。
琅琊,和他之前走过的地方不一样。
似乎那种被逼迫地活不下去的生活,被逼得只能揭竿而起的人,和琅琊这些高门大族,就生活在两个世界一样,那是不是皇帝在的洛阳,和洛阳外,也是两个世界?
有的人家里有肉有酒,酒肉吃不掉,馊掉了。
有的人却要吃树皮,吃树叶,死在路上。
渊被找来是因为诸葛家一个孩子身子虚弱,听说他的医术高明,所以想要让帮忙调养身子,因为要进入这一家宅院,他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可是和给他带路的人比起来,都显得寒酸,只是少年道人气度很好,显得很从容。
他不喜欢这些世家和望族,但是至少应该救人。
那孩子的母亲刚刚去世,父亲在外地当官任职,长兄诸葛瑾也才十岁。
所以他没得到很好的照顾,居然病了。
渊在这一天见到了那个孩子。
白净安静,婴儿肥,有些无精打采。
见到人来,却还很知礼。
三岁的孩子准备见礼,还没有站起来,被十三岁的渊按在肩膀上,就算是渊的身子再虚弱,也要强于三岁的孩子,那小孩又给按得一屁股坐在床上,生长在豪族世家里,处处讲求礼数,还是第一次被打断礼节,孩子直接愣住,眨了眨眼,说不出话。
渊不喜欢那些繁文缛节,直接道:
“你叫什么?”
有些茫然的孩子愣了下,回答道:
“嗯?亮……”
“诸葛恩亮?”
“不,不是,只是亮。”
那个孩子手掌在空中挥了下:
“我叫诸葛亮。”
………………
渊很难说得清楚为什么。
可能是这个叫做亮的孩子太小了,也可能是他的父母同样不在身边。
还要带着一个更小的弟弟,在这冷冰冰的高门大宅里孤零零的。
也可能,他也隐隐约约记得自己两三岁时候曾经重病过。
所以他和这个孩子慢慢熟悉起来。
渊慢慢调养这个孩子的身子,他的医术是师父张角传授的,在乱世中磨砺,医术如果和法术融合,几乎已经能被称为神通的范畴,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无法治好自己。
而他的医术在这个孩子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孩子很快恢复了身子。
而且因为渊对于‘疗养体虚之症’的错误认知。
这个孩子病好了以后,个子还蹿了一节,比一些比他年纪大的孩子都要高,比起一些武将世家出身的孩子都壮实,都说军中七尺好男儿,可这孩子往后长大了怕是不止七尺了。
说这话的是个兵家的老人,似乎有些羡慕。
而渊也能够时常地进入这里。
也知道,这孩子虽然看上去很老成,但是这只是在诸葛家里被逼迫出来的,他有一次推开门,看到才四岁多的诸葛亮躺在竹席上,只是穿着里衣,只是露出来圆滚滚的小肚皮,阳光晒进来,懒洋洋地眯着眼睛睡午觉。
两只蝴蝶飞舞,也不害怕,就直接落在他鼻尖上。
这一幕看上去很安静。
阿渊想了想,没忍住,顺手在孩子的肚皮上拍了下,把他直接吓醒。
两只蝴蝶也就被惊扰着离开。
病弱的少年道人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语气清淡:“这都什么时辰了,今日又睡这么久?”
孩子又羞又恼,气得咬牙,险些就要扑上来咬着渊的肩膀,他也这样做了,渊今日肩膀上就挂上了一个吉祥物四处走动,如果说还是以前的话,肯定得要被责怪,可是现在这一脉基本没有多少人管,也就随意了。
除去了来疗养身子,更多时候这个诸葛家的孩子都是由渊陪着。
孩子心性,他会缠着渊给他讲些外面的故事。
于是,在这几年里面,这个琅琊名门望族,世家之后的孩子,会坐在石凳上,双脚都没有办法挨着地面,一晃一晃的,手掌托着脸颊。听游走过乱世,曾经是最底层人民最不甘最愤怒的怒吼的少年道人,听这最后的火,讲述那些过往的事情。
从三岁开始。
见到朱门酒肉,知道民生艰苦。
亲眼所见的,亲耳所听的,在孩子的心底造成了巨大的反差和冲击。
他原本被家人期许,自己也心里向往着祖先诸葛丰,成为大汉朝一品大员。
而后却有一天告诉渊,他的目标变成了管仲,要改革国家,让天下富足,让渊所说的画面都不再出现,不再有饥荒,不再有活不下去的人民,当时他说的很认真,语气稚嫩而激昂,渊几乎以为这是真的。
第二天,
渊看到了五岁的孩子追逐蝴蝶,笑得开心。
终究还是孩子。
少年道人自嘲一笑,收回视线,看着杨柳依依有些失神。
孩子回过头来问他说:“渊大夫你怎么看得这么认真?”
“以前没有见过吗?”
渊嗯了一声,道:“因为柳树的芽儿和树皮,和榆树叶子一样,都能吃,所以很多的人都不会放过,时间一长,柳树也就死了,看不到这种景色。”
“渊大夫你见过?”
“嗯。”
孩子看着他,拍了拍他的腰,安慰他道:“放心吧,我以后呢,一定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出现了,肯定能吃饱……就算是吃不饱,但是大家都少吃一点,就都能活下来了的。”
他见到少年道人还是没有说话,跳起来,几下子窜到渊的肩膀上。
“走,放风筝,渊你总是皱着眉,你才比我大几岁呢。”
“咱们好好玩嘛。”
他兴致冲冲地拍着渊的肩膀。
草长莺飞,清风明月,渊并不觉得这个孩子会说真的,只是随意地陪着他,这个时代,吃饱饭是太难太难的事情,而饥荒一旦出现就会扩大;像是这个孩子说的那样,所有人少吃些,更是难,又有谁有这样的声望呢?
十五岁的少年道人,拉着五岁的孩子。
或者说,被拉着往前走,走过琅琊的大街小巷。
繁华,哪怕是虚幻的繁华,对于那自少起就历经痛苦的少年道人来说。
这也已经是极为难得的经历。
他们看到罗列的货物,看到绫罗绸缎,看到最新鲜的水果,看到繁花。
他不知道,岁月漫长,在未来,这双目明亮的孩子,真的去治理一个国家,江南的吴,占据大半天下的魏,兼并九州的晋,都有两次被记录于正史的饥荒灾年,史书上落一字饥,落在这个时代,可能就是无物可吃,是易子而食。
唯独那继承大汉之名的国家,并无一次饥荒。
民咸无怨。
……………
而为了给那孩子调养身子。
渊必须要不断地尝试新的药方。
但是很多药物,在药铺子里根本没有,又或者价格太贵,渊问过几次,诸葛家也找过几次对应的药,可是药性太差,摆在面前的时候,那少年道人都只是摇头,最后干脆自己背着药兜子,提着小锄头往山上走。
好在他跟着老师张角走南闯北的,身子虚弱,脚力还凑活。
一来二去也找到了不少的药。
可是自己的身子始终无法被养好,他也就看开了,这一天找到一株上等的好药,小心翼翼地放回了背后的药篮子里,少年道人突然察觉到一丝丝故意被泄露出的气息,先是心里慌乱了下,然后很快眉目平静,抬起头。
看到在这一座郁郁葱葱的山脉上,不知何时立着一位姿态雍容,气质尊贵的女子,风姿缥缈,少年道人擦了擦汗,将药锄子挂在了腰间一侧,拱手微微一礼,嗓音平淡,道:“贫道有礼了。”
那位雍容女子上上下下打量了他,打趣道:
“分明心里还有些害怕,怎么还装出这一幅镇定的样子来?”
少年道人默然不答。
他站在这里,却没有谁会在拍拍他的肩膀,让他站在身后了啊。
女子伸手一指,旁边就出现了亭台和石桌,她邀请少年道人坐下,道:
“又见面了。”
“我心里一直有一件事情很好奇,所以来问问。”
渊不知此人所说的‘又’是什么意思。
女子也不点明,只是笑问道:“我看你身子虚弱,应该是天生亏损,根基破碎,终其一生都无法在修行上攀抵高峰,更会被病痛缠身,无法痊愈,对吗?”
渊道:“道友的眼力很好,又何必要问?”
女子摇了摇头,只是噙着一抹笑意,道:“我只是想要问一问。”
她的声音顿了顿,问:
“将军,你可曾后悔?”
ps:今日第一更………三千字,感谢流雲随風万赏,所提的都是帝王本纪里面的灾年。
魏国记录:黄初三年,黄处五年,都是冀州大饥
晋国记录:泰始七年,雍州,凉州,秦州饥;咸宁五年,乙亥,百姓饥馑
吴国记录:赤吴三年,五凤二年。
蜀: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