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十八章 广年对(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暮劝不动刘备。

  不管是侧面绕圈子,旁敲侧击告诉刘备大汉快不行了,让他早做准备。

  还是直奔主题,让他离开卢植去找皇甫嵩,都不行。

  因为这两件事都背离刘备价值观。

  别看刘备后来颠沛流离,依附过不少人。

  但要知道,投奔是投奔,投降是投降,二者是两个概念。

  在刘备一生流浪的生涯之中,他投奔过曹操,投奔过袁绍,投奔过刘表,投奔过很多人。

  但唯独没有投降过任何人。

  因为在古人的认知里,投奔就是去做客,当你的客人,二者关系至少在名义上对等。

  比如刘备第一次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向汉献帝帮刘备请封,封刘备为豫州牧。

  而当时曹操的官职是什么?

  是兖州牧、司隶校尉。

  在官职上,刘备和曹操几乎对等,没有谁高谁低的差别。

  而投降,就是成为你的臣子,你的附庸。

  要是刘备当时候是投降了曹操,而不是投奔曹操,曹操会帮刘备请封为和自己品秩大小差不多的官?

  用脚指头想都不可能。

  所以投奔可以,投降却不行。

  同理。

  现在刘备在卢植帐下。

  卢植是他的老师,他可以离开别人,是因为别人和他的关系对等,双方没有从属关系。

  但和卢植有。

  他们有师生关系这个牵绊在。

  一旦刘备离开了卢植,去投奔皇甫嵩,那在道义上,就属于背弃师长,说严重点,都可以算是欺师灭祖了。

  除非卢植亲口下令让他去支援皇甫嵩,这样就是尊师命,反倒是一种尊敬师父的体现。

  但不管是以刘备的身份还是陈暮的身份,都不可能去找卢植要这份命令。

  主将看得起你,是你的幸运。

  你要是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和主将谈条件的资格,想要得寸进尺要更多的东西,那就是典型的不识抬举,白眼狼的行为。

  任何一个主将在发现自己器重的下属居然有想要投靠别人的打算,都会觉得不高兴。

  就好像你在公司被上司看重,你却一门心思想去别的部门,那上司脸面何在?

  因此在这两点上,不管陈暮从哪个角度去劝说刘备,都行不通。

  不过陈暮也不会在这方面做计较,一定死缠烂打要刘备接受自己的提议。

  谋士嘛,其实就是参谋。

  至于老大愿不愿意听你的,是他的事情。

  你的事情,就是把分内的任务做好,把最好的方案拿出来就行。

  如果老大不听从你的方案,除非你另起炉灶自己当老大。不然的话,那就老老实实听天由命吧。

  反正爱笑的男孩子运气肯定不会太差,刘备既然能当一国君主,机会总是会有的。

  二人出了厅堂,刘备摇头说道:“四弟,我知你的提议是为了我好,若是别人,我必然听从你之计策。但让我离开老师,我万万做不到。此事你也不要放在心上,先去好好休息吧。”

  “嗯,我知道。”

  陈暮点点头,正准备说一些自己并没有放在心上的话语,还未等他说,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发生什么事了。”

  刘备疑惑不解,迈步走到中庭。

  陈暮跟在身后,发现外面走进来七八个士兵,提着扫帚和水桶,领头的人正是之前被刘备救下的那中年汉子。

  那人姓胡,叫胡志,广平武安南乡人,本是有几亩田的自耕农,后来妻子患病,他不得不把田地出售给当地豪强为妻子治病,结果病没治好,田地也没了。

  无奈之下,他带着两个儿子当了豪强的田奴徒附,黄巾起义时,他依附的豪强被人杀了,粮食也被人抢走,被迫之下,不得不跟着人造反。

  刘备军破了罗市贼,俘虏了他们这些小卒,当时胡志惶恐自己和两个儿子会被杀,惊惧之下脸色苍白,冷汗直冒,让陈暮怀疑他得了瘟疫,差点当场把他抛弃。

  还好刘备安抚了他,把自己的马让给了胡志,如此仁义举动,收拢了那一千多降卒。

  从那以后,胡志就跟自己两个儿子说,他们一家三口已经把命交给了刘中郎,以后刘中郎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由于在易阳劫掠仓库时不错的表现,抓到了十几个想偷跑的降卒,陈暮对胡家父子非常满意,就任命胡志为新兵一个屯长,两个儿子各为伍长。

  按照之前陈暮下达的命令,胡志等数名新来的屯长现在正应该在城外操练新兵士卒,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中郎,军候。”

  胡志看到刘备和陈暮,慌忙行礼。

  刘备诧异道:“胡志,你来此做甚?”

  胡志弯着腰,露出讨好的笑容:“回禀中郎,小人本在营中操练士卒,早训结束之后,吃罢午食,就想着来寻中郎求些事情。到了府上看到门庭败落,无士兵值守,便想着打扫一二,为中郎站岗立哨。”

  刘备连连摆手:“我不过是军中一普通中郎官而已,又不是什么将军校尉,哪需要部曲把守。尔等只需精心操练,待日后杀敌建功,便是我最大的欣慰。”

  陈暮却说道:“胡志,你有什么事情就说吧。”

  胡志略微迟疑,见刘备和陈暮都在等着他开口,便忙不迭向身后招了招手,后面走进来一个半大孩子,衣衫褴褛,瘦骨嶙峋。

  “中郎,军候。这孩子叫武旬,是我一同乡之子,之前在半路上遇到,父母在易阳被火烧死了,我见他可怜,便藏在了军中。我知道小人自己都朝不保夕,更何况还去心疼他人,只是他父母与我也算旧识,我实在于心不忍......”

  胡志拉着那孩子当场给刘备陈暮跪下。

  其实这孩子的确是胡志的同乡,也是武安人,但胡志和他并不认识。

  冀州是黄巾的大本营,这里很多百姓都是太平道的信徒,武旬就出生在一个信徒家中。

  黄巾起义之后,武旬的父母参与了造反,结果易阳城大战,陈暮下令放火,武旬的父母就在大火中丧生,唯独他活了下去。

  官军看武旬的年纪就知道不是黄巾反贼,就给他放了。

  但孩子也就十一二岁,哪里能自己一个人活下去。刚好遇到胡志,出于同乡的情怀,哪怕不认识,也咬牙把他收入了刘备军里。

  像这种年纪小的孩子在黄巾军甚至在冀州各地到处都有,父母死后如果没有其他亲属宗族或者同乡扶持,就只能当流浪儿,一般要不了多久就得饿死。

  刘备陈暮他们从幽州一路走来,在路边看到这样流离失所,没有家园的流浪儿童何止数十,成百上千都有了。

  不过汉朝时同乡情谊和宗族情谊非常牢固,胡志看在同乡的情面上收留了这名叫武旬的幸运儿。

  所以严格来说,陈暮就是武旬间接的杀父杀母仇人。

  听到胡志的话,陈暮瞳孔微微一缩。

  他让刘备在城里放火,原因在于孟震的前锋军人少,无法掌控局面。

  火势一起,城内大乱,黄巾军就很难积蓄力量抱团袭击。

  事实上那场火也的确达到了效果,于羝根到头来也不过聚集了几千人。大部分的人马都因为火势起来,各自逃窜而无法组织起有效反击能力。

  虽然事出有因,可不管怎么说,武旬的父母也的确是因为那场大火而死,陈暮总归是要负一些责任。

  哪怕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陈暮现在的身份是官军,而他们是反贼。

  官军杀贼,天经地义。

  但父母是反贼不假,孩子是无辜的。

  如果没有胡志的话,武旬大概也就只能饿死这一条路可走了。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这是个无解的命题。新笔趣阁首发www.biqusan.comm.biqusan.com

  只能说,这吃人的世道啊......

  陈暮摇摇头,把脑子里的胡思乱想去掉,目光看向刘备。

  刘备自然也清楚这一点,唉叹一声,上去把二人拉起来,责怪道:“胡志,你既是我军中士卒,便是我之手足兄弟。你同乡之子,亦是我之亲人,我怎么会责骂自己的手足,赶走自己的亲人呢?以后这孩子就跟着你吧,务必要将他照料。”

  胡志大喜过望,感恩戴德道:“谢谢中郎,谢谢中郎。我虽年老体衰,但亦知忠义。是中郎给了我一家三口和这孩子饭吃,我也希望能为中郎出点力气,不能杀敌时,请允许我为中郎清扫庭院,站岗巡逻。”

  刘备本想推辞,但胡志心里过意不去,一定要如此,无奈之下,他也只得同意。

  其实三国几位君主当中,刘备曹操孙坚孙策的武力值都不低,孙坚孙策刘备就不多说,马上打来的天下。

  曹操也是位猛人,《三国志·魏书》:“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这又是个误会曹操的地方,很多人以为是曹操怀疑吕伯奢要举报他,所以才杀人一家。实际上是吕伯奢的儿子和门客真的要把曹操抓了献给董卓,这才奋起反抗。

  除了这段记载以外,曹魏骠骑将军孙资的玄孙,晋朝史学家孙盛的《异同杂语》中记载,曹操曾经刺杀过张让。

  “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曹操曾私入张让的府邸试图行刺,张让发觉,派人追捕,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打将出来,张让的卫士无法接近他,曹操且战且退,退到垣墙边时,纵身一跳,逾墙而出。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三国时期能干出大事业的,除了聪明过人,有绝佳的智慧以外,武力值也都不低。

  所以刘备虽然现在有两三千人马,但他和关羽张飞一起驰骋,向来都不带护卫。

  毕竟就算有人想来刺杀他,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武力比不比得过他们。

  不过胡志一番心意,推辞掉难免伤了他的心,刘备也只能勉强同意,答应了他给自己看家护院的请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