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217章 入太庙
姬処被架住后,莫说是周王室的一众公卿大夫,就连天子姬延,都是屁都不敢放一个,默不作声。
数十名甲士顿时鱼贯而入,进了太庙,估计里面的战斗是十分凶险的。秦王荡待在门外,只听得一阵利箭穿透甲胄、血肉的“噗嗤”之声,而后一片喊杀声、搏斗声、扭打声、惨叫声,武器之间的碰撞声混杂在一起。
少顷,太庙便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当中。
一众甲士缓缓走出太庙,衣甲染血,不是自己的血,就是刺客的血,阔剑上一片殷红的颜色。
他们有的抬着尸体,有的押送着刺客。
为首的校尉向秦王荡禀告道:“王上,这些刺客甚是凶悍。刺客有五名,死两名,三名轻伤,我方战死八人,伤者十人!”
秦王荡微微颔首道:“死者从重抚恤,余者皆有封赏。”
“谢王上!”
死伤这么严重,不是秦军的士卒太弱,而是这些刺客太厉害了,且其占据有利地形,手中又持有弓弩,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拿下,已经殊为不易。
“王上,这些被俘的刺客如何处置?”
“先带下去,严加审讯。”
“诺!”
等到士卒将刺客们一一带下去,秦王荡又冲着姬延笑吟吟地道:“周王,这周室的太庙何以出现刺客,你可知道?”
“这……寡人亦是不知。”
“周王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作不知道?哈哈,罢了,这王宫有我秦军驻守,没成想还让这三五条杂鱼溜进来,惊扰了周王,真是寡人的不对,回去之后,寡人一定严加斥责守卫宫禁的将领。”
闻言,姬延的额头上不自觉的渗出了丝丝汗液,忙道:“秦王有心了。”
“嗯,就是不知道,这刺客是怎么溜进王宫,溜进太庙的。其潜伏在太庙之中,是欲刺杀寡人,还是欲刺杀周王?寡人一定要命负责审讯的人尽快问出缘由,有了消息,当第一时间知会周王你一声。”
姬延的脸色顿时一僵。
“太庙乃是清净之地,不容亵渎,不可任由血液玷污。来人,进去将里面打扫干净!”
“诺!”
一众甲士又找了木桶、抹布,盛了满满的一桶水,然后跑到太庙里面擦拭。将地板上的血液一一清理,使其光洁如新。
堂堂的太庙,周王室供奉列祖列宗,祭祀历代先王的地方,竟然有流血事件发生,还任由秦军的甲士进进出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姬延不得不耸拉着脑袋,感到丢人极了。
但,这是他自己在自取其辱。
怪不得秦王荡这么做!
等到整个太庙的血迹和打斗的痕迹被清理一空,秦王荡这才跟着天子姬延亦步亦趋的进入太庙。
周室的太庙格局不小,进了门,就能看到一根又一根的玄色幡龙柱,顶天立地,支撑着偌大的殿顶。或白或黑的幔帐向下倾斜,无风而动,可见其材质确实上佳。
一眼望过去,只见太庙的正中央的位置,横陈着一块石壁,鬼斧神工的雕琢着各种山、川、河、泽、人、兽、飞禽等图案,栩栩如生。在两侧牛油烛灯的灯光的映照之下,更是熠熠生辉。
石壁之前,就在一座长条形的陛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灵位,周文王、周武王、周平王等等,历代周室天子的灵位赫然在其中。
陛台下面,放置着三个鼎炉,焚香祈祷的鼎炉,只不过没了一炷香插在上面,显得空落落的。
而在灵台的两侧,放置着九只偌大的宝鼎。
分别是豫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梁州鼎、雍州鼎、冀州鼎、兖州鼎。大禹时划分天下为九州,一州一鼎,即九鼎,九鼎即九州,象征天下。
看着这九只古朴而充满肃穆之气的宝鼎,秦王荡的眼神当中透着一股炙热的神色。
碍于姬延就在身边,秦王荡不想造次,故而按耐住了心中的贪婪之念,跟着他跪到一侧的蒲团之上。
对于鬼神,秦王荡还是敬而远之的。
跪在地上的姬延,双手合十,满脸虔诚的神色说道:“有嗣子孙姬延,见过列祖列宗。秦伯(秦国被分封时的爵位)荡悉有雍土,其祖牧于西陲,得蒙护驾之功,位列诸侯,终至雒阳朝周。秦伯欲观九鼎,以慰其心,万望列祖列宗在上,勿怪于斯人也!”
“姬延再拜!”
言罢,姬延又一个响头磕在地上。
看着装模作样的姬延,秦王荡倒是没有丝毫的不耐烦。这个时代固然礼崩乐坏,但是一些礼制上的事情,能遵守就尽量遵守,反正又不会少块肉。
姬延终于念念叨叨完,又起身道:“秦王,你可以参观九鼎了。”
“多谢。”
秦王荡道了一声谢,随后便走到宝鼎那里,一一参观。
摆放在太庙当中的每一尊青铜宝鼎,大小、高低大致相同,估摸着轻重应该相差无几。在秦王荡目测看来,每尊大鼎都高约一丈四尺,比他高了甚多,是两个普通少年的那般高!
这么巨大的铜鼎,重量肯定是不轻的,至少不低于三千斤……
历史上的秦王荡是怎么举起这个鼎的?
王不过项,将不过李。
西楚霸王项羽力能扛鼎,但是他举的这个鼎,是普通的鼎,与原来的秦王荡举的九鼎不一样,重量之上更是天差地别的!
最初的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
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自从青铜鼎出现后,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
青铜鼎多为圆腹三足,也有方腹四足的。鼎口处有两耳。对铜鼎的拥有和使用,是奴隶主身份等级差别的标志之一。
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鼎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国家的重宝。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
秦代以后,鼎的王权象征意义逐渐失去。以后,伴随着佛教在华夏的传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续。
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