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09章 曹昂三策,谋乱青冀
“我有上中下三策,可取韩馥,不知刘兖州欲听何策。”曹昂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看上去似乎是在卖弄智计。
“上策各是如何?贤侄可否一一道来?”刘岱还是一副心急的样子。
曹昂没有卖关子,直接转过身来对刘岱说道:“上策,兵不血刃,攻心为上。中策声东击西,假途灭虢。下策驱虎吞狼,坐观成败。”
刘岱闻此三策,先是略有所思,随后道:“贤侄可否先告知下策?”
刘岱虽然对攻取冀州很有想法,但本身并不是特别乐意冒险的人,虽说是下策,但驱虎吞狼,坐观成败似乎更符合刘岱的利益。
“青州与渤海郡相邻,袁太守可书信青州刺史焦和,令其引青州兵入寇渤海郡。”曹昂如是说到。
乍耳一听,曹昂这番话说得很没道理,让人听得云烟雾饶,百思不得其解。
但结合当下的局势,无论是袁绍,还是刘岱,都一下子就想明白,曹昂究竟在说什么。
这稍微要介绍一下当下的青州刺史焦和,这是一位政治点满,统兵负值的刺史。
东汉青州的综合实力其实不比冀州和兖州要差,特别是青州民多劲勇,善出精兵猛将。
三国其实有不少青州籍猛将,比较有名的有纪灵,臧霸,太史慈。当然,最有名的还是青州黄巾,以及曹操麾下那支青州军。
现在青州黄巾肆虐青州,青州刺史焦和本是兵精粮足,可以跟青州黄巾相抗衡的,可谁想到,焦和为了响应兖州群雄号召,没有选择先安内,而是选择了攘外。
焦和为了甩开青州黄巾,前来酸枣会盟,在青、兖二州的地盘上打追击战,不是游击战,没错,就是追击战,只不过焦和是被青州黄巾撵着跑的那位。
正是因此,在焦和跑累了,病死了之后,青州黄巾一窝蜂从青州涌入兖州……
不得不说,不作死就不会死。
现在焦和还在青、兖二州交界处跟青州黄巾互相赛跑。
双方要么相互堵城,要么野战一场,当然结果都是焦和战败。不过焦和输了也没关系,反正就是能跑,所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能耐。
袁绍等人知道焦和这个情况,对于这种猪队友,本来袁绍等人是不准备理睬的,就当做不知道就可以了。
现在听曹昂提到焦和,又说道青州军,大家顿时明白了。
曹昂的意思是,让袁绍书信一封,以盟主的名义,令焦和祸水东引,逃到渤海郡去,到时候青州黄巾自然会追杀焦和追到渤海郡。
如今韩馥屯兵邺县,冀州兵马集中在魏郡,魏郡位于冀州西南部,而渤海郡位于冀州东南部,两郡之间的距离还是很远的。
韩馥事先不可能猜到焦和会带着青州黄巾杀到冀州来。
渤海郡虽然是由袁绍在管,可袁绍人在酸枣,袁绍大军在河内,渤海郡内部群龙无首,短时间内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青州黄巾的防线。
而渤海郡本身也在韩馥统辖的范围内,当然如果得知青州黄巾入寇渤海郡,韩馥最担心的还是被青州黄巾袭扰冀州腹地,甚至是断了韩馥大军粮道,或是直接朝着魏郡杀过来。
到时候,韩馥必然要提兵东进,去抵抗青州黄巾的入侵。
这样一来,韩馥就把后背露出来,无论是河内袁绍,还是兖州刘岱,都可以趁机偷袭韩馥,一战定冀州。
不得不说,曹昂小小年纪,手段倒是毒辣。
曹昂表面上说是驱虎吞狼,实际上却是养寇自重,祸水东引,祸国殃民,以一毒计,乱了青、冀二州。
而更可怕的是,曹昂说出这种毒计的时候,一点都没有心理负担的样子。
曹昂的措辞是什么?曹昂说的是请焦和带着青州军进入渤海郡。
正常来讲,这是袁绍小半年没回渤海郡,想让好朋友焦和带人过去看看,有没有贼寇在渤海郡内为寇,有的话顺便清理一下。
亦或是,渤海郡缺少了袁绍这个太守,是不是积累了很多政务,那么让焦和帮忙处理一下,给渤海百姓减轻一些生活压力。
可偏偏,曹昂献出这份毒计,恰巧与正常情况完全相反。
聪明人知道曹昂在说什么,而不聪明的,未必能理解曹昂的意思。
而曹昂这么做的用意,主要还是为了“出淤泥而不染”,到时候青州黄巾祸乱冀州,一发不可收拾,那该怎么办?找谁罪责?曹昂?
自然不可能是曹昂,曹昂可没说要让青州黄巾去劫掠冀州,曹昂所说的话里,字里行间,一点这样的意思都没有……
“此策虽与我等有利,但我实不忍渤海百姓受苦。”这个时候袁绍也不能无动于衷。
在曹昂的计策里,想要完成这下策,还需袁绍给焦和书信一封,到时候焦和干了“蠢事”,冀州遭殃,第一个被追责的自然是焦和,而第二个那就是袁绍了。
而且,对袁绍而已,青州黄巾的破坏力太强了,而且这是不可控制的。
袁绍想要的冀州,可不是残破不堪的冀州。
刘岱起初听到曹昂这个计策,心中也有些担忧,担忧到时候接手冀州,会不会不复往日气象。
刘岱同样不想接一个烂摊子,现在有袁绍开口,刘岱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刘岱理智上是能接受曹昂的下策的,但情感上还更想听中策和上策到底如何。
下策就已经是对症下药了,只不过副作用有些大,那么接下来的中策和上策呢?
“既然如此,那我就说另外两策了!
说道中策,此番就要请刘兖州跟蓟侯(公孙瓒)书信一封,约蓟侯以参加酸枣会盟为由南下,实则是南北二分冀州。
辽西贫瘠,冀州肥沃,蓟侯定然不会拒绝刘兖州的好意。而韩馥得知蓟侯欲南下,必然担心蓟侯假途灭虢,挥师北归,用作抵抗。
届时,韩馥亦是腹背受敌,心腹空虚。”
“至于最后这上策,则是结合前面二策。袁太守令焦和引兵驻扎平原,屯大河之北。
刘兖州书信蓟侯约其南下,当韩馥领军抵抗蓟侯之后,袁太守可以渤海被贼寇袭扰为由返回。
途经冀州,可遣使游说韩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令其自献冀州。
待袁绍取代韩馥之后,可与刘兖州、蓟侯二人攻取青州。
一是平定青州之乱,还青州百姓一个太平。二是以青州补偿刘兖州和蓟侯。三是以青州之兵,冀州之粮为资,西进关中,攻打董卓。
董卓只有一州之地,纵使兵强马壮,可长此以往,必会军士疲惫,粮草难以为继。
我盟军有冀、兖、青三州,以长远计较,也定是能胜董卓。”
曹昂将中上二策补全,并且还把事后分赃的情况安排好了。
袁绍得到冀州,刘岱和公孙瓒分取青州,到时候大家都没怨言可讲。
在曹昂的计划中,公孙瓒固然出力不小,但真正大战打得也不多。
而青州不比冀州差多少,虽然被黄巾肆虐、破坏,但有总比没有强。
刘岱听完曹昂的策略,固然对冀州还是眼馋,可青州跟兖州相连,到时候刘岱以兖州刺史的身份兼并部分青州,再加上跟公孙瓒联姻的关系,甚至是取二州之地。
想到这里,刘岱也就没其他想法了。
曹昂都把一切给安排好了,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执行呢?
当然,现在有一个问题,在场的还有曹昂和袁遗,正所谓见者有份,在袁绍和刘岱吃肉的时候,曹昂和袁遗总归要喝点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