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百三十章 殿中交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煦一进来,苏颂,章惇等人齐齐抬起板笏,沉声道:“臣等参见陛下。”
  赵煦径直在椅子上坐下,看着殿中满满当当的一大群人,顿了下,朗声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七十多人齐齐喊道,声音颇大,在殿梁上缭绕不绝。
  其中,还有一些人悄悄瞥了眼左侧的帘子,原本,那里是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
  赵煦看着熟悉陌生的一个个面孔,苏轼是认识的,李清臣有些脸熟,其他人也有昨天见过的,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又看了眼前面的苏颂与章惇等人,这才道:“今天之所以要召开这个扩大朝议,是应宰辅苏相公所请,断吕大防一案。诸位卿家,有什么想说的,都说一说。”
  殿中不少人左左右右的相互看着,偶尔还出声议论。
  他们早就知道今天的会议内容,却没谁第一个出列开口。
  赵煦不着急,眼神在朝臣们的脸上挨个扫视。
  ——严格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开朝,主持会议。
  也不知道过去多久,在比较后面的一个官员出列,用板笏挡着头,沉声道:“臣门下省左司谏陈德之弹劾李清臣……”
  他还没说完,赵煦就打断他,道:“陈卿家,今日议吕大防一案,其他事情容后再说。”
  陈德之话头硬生生的被堵住,等赵煦话音落下,犹豫了下才道:“是。”
  陈德之退下后,朝臣们纷纷摇头晃脑,神色肃然的对视不语。
  赵煦见还是没人说话,直接点名道:“刑部,说一说案情。”
  蔡京出列,他两鬓有几缕白发,脸角分明,给人一种侠义演绎里侠客的感觉,只是总体去看又有那么几分刻薄。
  他抬起手,声音冷静坚定的道:“回陛下,吕大防一案,案情清晰,证据详实。贪污受贿,人证物证俱在。三司衙门的亏空以及军饷的倒卖,吕家多有涉及。培植私人,结党营私,纵子行凶,侵占乡田,殴伤人命等等,皆有实证……”
  蔡京说的是实实在在的罪名,有据可查的。
  满朝文武皆静。
  他们都已经知道这些事,毕竟开封城传的沸沸扬扬,几乎没有什么可辩驳的。
  现在朝野争论的焦点,是在于怎么处置!
  蔡京说完,就默默退了回去。
  赵煦一直注视着朝臣,见他们都不说话,他也不说话。
  紫宸殿里,安静的有些诡异。
  苏颂沉吟片刻,出列道:“启奏陛下,吕大防德行有失,臣建议贬秘书监,随州安置。”
  这是惯常的套路,不管犯多大事,贬谪了事。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苏颂话音一落,出来了十多个人。
  赵煦看过去,大部分不认识。
  苏轼看着,迟疑片刻,出列道:“臣苏轼附议。”
  苏轼到底是文坛领袖,又是三司使苏辙的兄长,加上昨天的事,盯着他的人不少。
  他一出列,顿时引来了不少若有若无的注视,以及窃窃私语。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苏轼之后,又有五六个人出列,跟着附议。
  赵煦一点都不奇怪,即便没有站出来的人,在场的多半心里或多或少也支持苏颂这个提议。
  这时,陈皮悄悄走过,在赵煦耳边低声道:“官家,好了。”
  赵神情不动,嘴角微笑的看着殿中群臣。
  果然,等这群人话音落下,李清臣举着板笏,出列朗声道:“启奏陛下,臣反对。”
  这位是韩琦的侄女婿,韩家是大宋顶级豪门,这位前途不可限量!
  赵煦看向他,点头道:“李卿家有什么话说?”
  李清臣抬起头,声音郎俊,带着张力,沉声道:“陛下,若是吕大防之后的相公们,都这么干,朝臣们有样学样,天下百官皆是如此,我大宋的江山社稷,还能维持几年?”
  李清臣话音落下,当即有人出列反对,道:“李郎官就是这么看待我朝官员的吗?一个吕大防,就能代表我朝数十万官员吗?”
  李清臣回头看了他一眼,冷声道:“吕大防一案,牵扯出五品以上四十多人,大大小小数以百计,你说只有一人?无需费力口舌狡辩,我就问你,你是否敢让刑部或者皇城司查一查你的家底,看看你有没有什么家产是来路不明的!”
  说话的那人见李清臣直接怼过来,顿时一个字说不出话来。
  怎么能随便让你查!
  李清臣怼完他,直接转向苏颂,声音高了两分,道:“苏相公,下官的话,不知您有何看法?”
  苏颂,就是吕大防的下一任!
  苏颂老于宦海,不会这样就被怼的无话可说,头也不转的淡淡道:“朝廷自有法度,李郎官是怕我跑了?”
  李清臣盯着他,道:“下官是认为,这样的法度不足以惩前毖后。下官建议,朝廷应当审时度势,对贪腐官员,明刑正典!凡事不能倚靠相公们的操守,若是如此,还需法度纲纪做什么?”
  语气刚直,咄咄逼人。
  大殿里,李清臣的声音在回荡,一些人交头接耳,神情意动。
  李清臣所说……似乎很有道理。
  这时,又有人出列,朗声道:“臣反对。之前也不是没有相公犯错,诸事皆有成法,李郎官的意思,是要因人设发法吗?”
  众人看去,殿中待御史吕陶。
  瞥了他一眼,不少人又看向苏轼。
  吕陶是蜀派,或者说蜀党。苏轼当年的‘乌台诗案’,其实本质就是‘蜀洛党争’,吕陶当年也是其中干将,成功救出了苏轼。
  苏轼面色如常,静静的立着。
  李清臣听到‘因人设法’,当即大声反驳,道:“我朝法度,因人因事者诸多,吕御史,要不要翻出来,为他们平反,废除那些祖法,讨论一下祖宗得失?”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李清臣是‘新党’,用‘旧党’口口声声的祖法来反击,着实厉害。
  赵煦不动声色的看着,眼神笑意更多,这个李清臣的口才倒是犀利。
  吕陶抬着板笏,慨然道:“李郎官说不是因人设法,那你认为吕大防该怎么处置?”
  众人纷纷看向李清臣,在他们看来,李清臣某种程度就是代表赵煦的态度。
  李清臣自然想过,但却不能宣之于口,过早说出来只会成为靶子,转向朝臣,道:“下官不赞同苏相公之言,贬谪了事,太过敷衍,如同儿戏,如何向百官,亿万臣民交代?后世史书,会不会将我们评为一丘之貉,沆瀣一气?”
  吕陶哼了一声,举着板笏向赵煦,沉声道:“陛下,吕大防已经被抄家,声名狼藉,并已古稀之年,垂垂老朽,没有几年可活。朝廷若是继续惩治,将显得陛下过于苛刻,有失宽仁,寒天下士人上进之心,请陛下三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