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488章 劝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冲是个软骨头,张三正略微吓唬了一番,他马上乖乖的就范,答应帮汉军劝降阳平关的守军。
  不过,杨冲也不是太笨,他坚持要求,亲见李中易。
  李中易得了禀报之后,不由微微一笑:“杨冲这个怕死鬼倒有几分鬼机灵的嘛,就不怕将来朕失信于他?”
  张三正笑道:“皇上,您的守信重诺,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下臣还从未见过您说过的话,有不算数的情况。”
  李中易不由自主的笑了,他明知道这是张三正的马屁话,依然笑得很开心。
  为人臣子者,除了对主上忠心耿耿之外,也要掌握凑趣的本事。不为别的,就是逗个乐子罢了,轻松下气氛。
  很多事情,板着脸一本正经的说,和半开玩笑式的说,其效果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笑过之后,李中易吩咐张三正:“带杨冲来见朕吧。”
  不大的工夫,杨冲被领进了内书房。进门后,他根本就没敢抬头,还没看清楚书案后的李中易的相貌,便已经双膝跪地,颤声道:“罪人杨冲,拜见皇上。”
  李中易没吱声,视线一直盯在桌面的公文之上,连眼皮都没抬。
  目前的情况其实非常清楚,既然杨冲是个软骨头,下马威就必须给了,李中易完全不介意晾他个把时辰。
  伏在地上的杨冲,一直没等来李中易的回应,他不由吓出了一身冷汗。
  惊慌之余,杨冲灵机一动,为求活命,只得重重的叩首,颤声道:“禀皇上,罪人的亲侄,正是阳平关的营指挥,罪人有办法令其弃暗投明,归顺我大汉朝。”
  李中易暗觉好笑,杨冲什么时候算是大汉朝的臣子呢,由此可见,杨冲确实是个软骨病患者。
  又过了大约一刻钟,杨冲已是浑身冷汗之际,李中易这才慢条斯理的发了话,“有何妙招?”
  杨冲听见李中易的声音,不由暗暗长松了口气,忙不迭的答道:“罪人的亲侄,从小父母双亡,由罪人一手抚养成人,对罪人一向是言听计从。”
  李中易眨了眨眼,这还真的是刚想磕睡,便遇见了枕头,巧得很啊!
  “杨冲,你就这么有把握,令侄会听你的话?”李中易冲张三正呶了呶嘴唇,张三正随即会意,当即厉声发问。
  “不瞒皇上,家侄的独生子,如今就在这兴元府内。”杨冲很想抹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却没有胆量这么做。
  李中易讶然一笑,这杨冲为了活命,连亲侄孙都出卖了。可想而知,杨冲有多么的怕死?
  “很好,那你便休书一封,派人送去给令侄。若令侄献出了阳平关,朕不吝厚赏。”李中易并不随口敷衍的这么一说,杨冲和他侄儿若是真的献出了阳平关,高官厚禄完全可以期待。
  只是,无军功不授爵,是李中易定下的军中铁律。因此,杨冲和他的亲侄儿也就只能做官,而无法授爵了。
  得了李中易的亲口承诺,杨冲不由一阵狂喜,不仅保住了小命,还有可能继续做官儿,何其美哉?
  杨冲退下去之后,按照李中易的授意,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劝降信,然后,双手捧给了张三正。
  张三正接过信,仔细的一看,不由笑了,这杨冲为了活命,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在信里,杨冲写的字里行间,几乎都是暗示,惟恐他的亲侄儿,看不懂其中的奥妙。
  张三正懒得理会杨冲,直接把信交给了李中易,李中易看过之后,马上笑了。
  “呵呵,就派杨冲去送信给杨元及吧。”李中易仔细的琢磨了一番,便吩咐了张三正。
  李中易考虑得很多,万一杨元及不买帐,岂不要白白的牺牲一名军中的勇士么?
  张三正很快就领悟了皇帝的意图,他暗暗感慨不已,如此爱惜将士生命的主君,何其难得?
  “喏,那下臣这就去安排了?”张三正试探着问李中易。
  李中易点点头,吩咐道:“传朕的话下去,即使杨元及不来归降,也别伤了他儿子的性命。”
  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是异常之残酷的拼杀。但是,必要的底线,依然是需要的。
  两军交战,你杀了我,我宰了你,都十分正常。但是,让李中易对已经是俘虏的小孩子下手,那确实是做不到的。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李中易接着批阅待办的公文,直到三更时分,才草草睡下。
  此次出征蜀国,李中易的身边并无女子伺候着,这主要是蜀道之难,确实是难于上青天。
  说白了,带着女人走蜀道行军,那简直就是个巨大的累赘,智者不为也!
  第二日清晨,伴随着嘹亮的起床号声,李中易从熟睡中缓缓醒来。
  洗漱已毕,李中易穿上往日里锻炼用的短衫,混在近卫军中,开始晨跑。
  通常情况下,近卫军的队伍,采取的是轮换制度。也就是说,官兵们在近卫军中服役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五载,就必定会被调动去边军之中。
  然后,再由边军的将士之中,挑选出精锐敢战之士,补充到近卫军中。
  史书里记载的很清楚,唐初的府军,之所以那么的精锐敢战,除了府军们都是自耕农之外,更重要的是轮戍制度。
  也正因为如此,唐初之时的朝廷官军,战斗力高得惊人。
  等到了唐玄宗时期,府兵制度已经崩溃,轮戍制度也形同虚设,直接导致中央禁军的战斗力,远远不及边军。
  这其实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源之一!
  晨跑十里,这是汉军驻扎之后,必须执行的训练科目,没有人可以例外。
  李中易跑在队伍的中间,尽管喘着粗气,他的脚下却丝毫也不慢,可以稳稳的跟上大队伍。
  近卫军副都指挥使王肯,一直紧紧的跟随于李中易的身旁,不错眼的盯着皇帝陛下,惟恐稍有闪失。
  俗话说的好,功高,莫过于救主!
  此话反过来说,其中的逻辑同样成立,罪大,莫过于陷主于危境!
  十里晨跑结束后,李中易洗净手脸,端着粗瓷大碗,拿着竹筷子,悠闲自在的蹲进将士们的人群之中,和大家一起享用早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