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387【王大爷威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渊不给魏八留反应时间,当即令其带兵跟随,三千湖广精兵,三千九江降兵,直奔南康(即庐山市)而去。

    南康与九江一样,都是府城,都毗水而建,由数千叛军驻守。

    魏八表现得非常积极,骑马奔到护城河外,对着城内大喊:“雷三,老子是魏八。王二郎率朝廷五十万大军已至,宁王眼看着是当不成皇帝了。老子已经投降,你也快快打开城门,再晚连热狗屎都抢不到一口!”

    雷三趴着女墙往下边看,怪叫道:“魏老八,你怎就降了?”

    魏八说:“王二郎带着五十万大军,老子能不降吗?你快点杀了城中太监,带兵出城与我汇合,咱们跟着王二郎一起打宁王去。封妻荫子,就在此时!”

    “那你等着,我这就去杀监军,拿太监的脑袋当投名状!”雷三大喊道。

    魏八骑马回来,带着讨好的语气说:“二爷稍等,雷三杀太监去了。”

    “好,我等着。”王渊强忍住没笑。

    宋灵儿、袁达、十三宋氏护卫、十二锦衣卫缇骑,以及跟着王渊平叛的湖广游击,此刻全都表情古怪的看着南康城。

    袁达忍不住问魏八:“魏将军,你们造反怎么跟唱戏一样?说反就反,就降就降。”

    魏八解释说:“南昌都丢了,还造个屁的反,我妻儿老小全在南昌城里!”

    众人瞬间明白过来,宁王不相信麾下将领,逼着手下把家人送到南昌为质。这本来无可厚非,偏偏王阳明把南昌给夺了。反贼们一来担心家人安危,二来觉得宁王造反恐怕要失败,其实大家早就琢磨着投降,只是找不到投降的途径而已。

    王渊便是不带三千精兵,只单枪匹马亮出身份,这些反贼都会选择献城。

    至于王渊,为啥敢冒死犯险?

    就是因为王阳明轻松收复南昌!

    南昌作为宁王大本营,守军应该是最精锐的,却被王阳明带着乌合之众半天即下。那九江城的反贼该什么水平?南昌丢了他们怕不怕?

    王渊只是莽,却并不傻。

    魏八故意让士兵趴在女墙缺口,露出半个身子和弓箭,看似吓人得很,其实弓弦都没拉开。若城墙上的士兵,真把弓弦拉得半开,王渊早就跳河跑了,怎么可能要去赌命?

    王渊问魏八:“你叫什么名字?”

    魏八笑道:“禀二爷,我叫李确。”

    “不姓魏吗?”王渊颇觉有趣。

    魏八答道:“做见不得人的勾当,谁还用本姓啊?怕辱没了祖宗。说得直白一些,便事败了株连九族,朝廷都找不到我的祖坟在哪。”

    一官一贼闲聊期间,南康府城突然开门,雷三提着一颗脑袋,放下护城河吊桥过来。

    “魏老八,监军被我杀了,这位可是朝廷派来的官老爷?”雷三问道。

    魏八指着王渊说:“这便是大名鼎鼎的王二郎。”

    雷三顿时肃然起敬,眼神中全是崇拜之情,跪伏道:“草民给王二爷磕头!”

    “起来吧,”王渊问道,“城内有多少守军?”

    雷三说:“有四五千,也可能是五六千。”

    王渊乐得发笑:“你有多少兵都不知道?”

    雷三解释说:“兵不是我一个人的,你一点,我一点,凑在一起守城。那太监监军也有兵,已被我带人杀了,其他兄弟都愿意投降朝廷。”这家伙转身招手,“都快过来拜见王二爷!”

    一堆大小匪寇,纷纷前来拜见。他们以前凶名昭著,此刻见了王渊,却如老鼠见到猫一样。

    此时天色渐暗,王渊却不愿停留,让雷三带兵三千跟随,剩下的降兵留守南康。

    王渊让士兵举着火把赶路,也不管有没有夜盲症患者,反正大半夜就行军至吴城镇。

    相传三国年间,东吴太史慈曾在此筑城,因毗邻吴山而叫做吴城。隔河相对便是海昏县城,就是海昏侯那个海昏,此县城在宋代一夜之间淹没,只剩下太史慈修筑的吴城还留着。

    吴城镇到了明代,商业非常繁荣,规模堪比边鄙之地的县城。

    王渊让魏八带人泅渡过河,勒令吴城镇的士绅商贾准备粮食和船只。大船早就被宁王弄走,还剩下少量小船可用,载着粮食过河生火煮饭——嗯,王渊轻兵前进,一粒粮食都没带。

    扎营的物件当然也没有,全军临河休息,再派出哨兵四面站岗。

    魏八和雷三,估计深受《三国演义》、《水浒传》毒害,着甲带刀自愿充当王渊的守夜护卫。

    翌日清晨,大军开拔。

    一共九千多人需要渡河,却只有几十条小船,而且渡河秩序混乱不堪。身后又无追兵,居然有士卒抢着上船,把船弄翻了还淹死一个倒霉蛋。

    王渊早就做出安排,给各部进行编号,严令必须依次登船,可具体执行还是让人蛋疼。

    一群乌合之众,渡河竟然折腾了大半天,全军过河时都已将近傍晚!

    就在此时,前方突然出现大队兵马。

    十二锦衣缇骑、十三宋氏护卫,全都被王渊扔出去当哨骑,而对方却连哨骑都没有。

    锦衣卫百户朱刚端着千里镜观察,发现前方统领之人似是文官,其麾下士卒穿得乱糟糟的,搞不清是反贼还是官军。他奔过去喝问:“尔等是叛军还是官军?”

    对方也吓了一跳,统兵之人回答:“吾乃抚州知府陈槐,奉命讨伐逆贼。尔等又是何人?”

    朱刚回答说:“礼部左侍郎王渊,奉皇命讨贼!”

    友军会师,自是大喜。

    王渊带着宋灵儿过来相见,仔细打听,才知道眼前有四个知府。分别是,抚州知府陈槐,饶州知府林珹,广信知府周朝佐,建昌知府曾玙。他们被王阳明派去九江和南康,不求破城,只求拦着贼军驰援主战场。

    陈槐问道:“王侍郎率众南下,可遇到九江、南康反贼阻截?”

    王渊把魏八、雷三唤来,笑道:“这两人便是九江、南康守将,已经投诚反正随我出征。”

    四个知府瞬间无语,果然不愧是王阳明的学生,师徒俩打仗都这么难以捉摸。

    曾玙问道:“王侍郎怎在江西?”

    王渊解释道:“我告假回乡成亲,携妻子回京履职,走到湖广便听说宁王造反,于是带着三千精兵前来平叛。对了,湖广魏总制,已经率水师堵住鄱阳湖口。阳明公那边战况如何?”

    周朝佐说:“可能已将打起来了吧。”

    ……

    据《明武宗实录》记载,王阳明不但无功,反而犯有严重错误。

    内容大致如下:宁王带着精锐攻打安庆,留在南昌的皆为老弱。听说官军来了,城中义民纷纷登上城楼,帮着官军击杀反贼。王阳明对此不知情,还怕难以攻克坚城,于是畏缩不敢前。吉安知府伍文定英勇,率先带兵攻城,等伍文定都杀进城了,王阳明才派兵搭云梯攻城。因此,攻克南昌的首功,应当记在伍文定头上。而王阳明麾下士卒,皆为乌合之众,纪律非常不好,入城之后杀良冒功数万,尸体把南昌街道都堆满了。

    更扯淡的内容都有,说王阳明跟叛军右丞相刘养正是好友,曾经一起去伏宁王生日宴会。平叛后为了灭口,王阳明便把刘养正杀死。

    这就是杨廷和编撰的《明武宗实录》!

    滥杀之事确实有,乃奉新县的乡勇所为。但入城第二天,王阳明便把这支乡勇轰出城,派去看守城外渡口,一夜之间能屠杀百姓数万?

    却说,攻下南昌之后,官军内部再度出现分歧。

    一些官员建议驻守南昌,一些官员建议驰援安庆。就这样吵了好些天,前方探子来报,说宁王大军已经回到鄱阳湖。

    众官员纷纷要求固守南昌,只等宁王来碰个头破血流。

    王阳明却力排众议,坚持主动出击。

    宁王派出的前锋大将,乃鄱阳湖水匪凌十一,统兵两万直奔南昌而来。

    王阳明是怎么应对的?

    他派遣吉安、赣州、袁州、临江知府,各领五百精兵,分四路沿赣江出发。又让赣州都指挥余恩领兵五百,操小船在江面引诱叛军。另有知府、通判、推官、知县等十余人,各领精兵一百,在赣江两岸布置疑兵。接着,又让其余四位知府,带着一千精兵阻截九江、南康叛军。

    嗯,王大爷只派四千多士卒,而且还分兵将近二十处。其中三千余士卒,对阵宁王两万多前锋部队,一千士卒扔去阻截敌方援军。

    没办法,王阳明手里能打仗的只有几千,还要分兵驻防南昌,看守城内的投降叛党。至于那几万乡勇,懒得再带出来打仗,平白消耗粮食而已。

    战斗过程很简单,伍文定、余恩二人,一个走陆路绕后,一个走水路正面接敌。

    一前一后,佯攻佯败。

    而且各自只带五百精兵,不会佯败变成溃败。

    反贼前锋两万多人,争相抢功追杀,阵型为之大乱。

    邢珣、徐链、戴德孺三人,各领五百精兵拦腰杀出。其余数百人藏在岸边,敲锣打鼓搞出数万伏兵阵势,吓得叛军直接溃败。

    宁王两万多前锋部队,就这样被追杀十余里,被官军擒斩两千多,掉进河里淹死一万多。

    而且,王阳明缴获战船无数,终于有本钱跟宁王打水战了。

    整个作战过程都荒诞无比,让人难以置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