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054 今夕何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冬去春来,草长莺飞。
  大明首辅李东阳,依旧在做他的救火队长。以刘瑾为首的八虎想弄死谁,他就站出来说情,对上劝谏皇帝,对下讨好太监。最终结果,往往是营救对象遭受酷刑再罢官,窝窝囊囊但好歹保住一条性命。
  虽然庇护了许多官员,李东阳却两头不讨好。
  太监们嫌他碍事,官员们讥他软弱,莫名其妙得到个“伴食宰相”的诨号。
  就连李东阳的学生罗玘,都写信跟老师恩断义绝。罗玘说,满朝正直大臣都走了,你还留下来丢人现眼,我今后不再是你的学生!
  在既定印象中,内阁似乎权力很大。
  但实际上,具体事务有六部负责,批红权力掌握在太监手里。刘瑾自己就是秉笔太监,又掌控了吏部和兵部,等于直接将内阁架空,李东阳这个大明首辅仅剩下议事权。
  好在杨廷和已经被拉进内阁,李东阳总算有一起奋斗的同志。他们现在整天想着如何扳倒太监,根本分不出精力,也没有那个权力去管贵州叛乱。
  贵州依旧在打仗,从去年六月,打到今年三月。
  叛军规模越打越大,兵力膨胀到接近五万。不过很快就腐化堕落,三苗酋已经没有进取心,脑子里全是追求享受,对百姓的盘剥程度甚至超过了宋家。
  屠龙者,终究还是变成恶龙。
  ……
  龙岗山。
  王渊拿着自己的家庭作业,去找老师批改:“先生,此文已经制好。”
  王阳明仔细浏览,评价道:“你的文章向来朴实,这篇时文论述得严丝合缝,已经没有什么好纠正的地方。但你的文笔终究是个问题,搬去贵州城之后,应该开始修习辞章之学。“
  “先生,我该看什么书?”王渊问。
  王阳明说:“把《诗经》、《楚辞》、《乐府诗》全都背下来,然后再选背一些《全唐诗》。等你能背诵一千首诗了,我再给你从《文心雕龙》讲起。”
  “先生是要我教我作诗吗?”王渊又问。
  “诗词乃小道,只是辞章之学的一部分,”王阳明解释说,“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辞章之学,以情为主。你现在的文章,载道有余,五情不足,服人而不动人。”
  说白了,王渊将议论文写得干巴巴,只能晓之以理,无法动之以情。
  王阳明不会教王渊作诗,什么平仄对仗更不会提,仅教弟子怎么把文章写得声情并茂。
  王渊拱手告退,回自己宿舍收拾行李,明天就要去贵州城读书了。
  王阳明则拿起弟子的文章,重新品读一番,脸上不自觉就泛起微笑。
  这是一道五经题,而且是成化朝的会考题目,出自《礼记·月令》:天子乃鲜羔开冰,先荐寝庙。
  王阳明读书之时,学过这道题的范文。详细内容已经忘了,但还记得那个叫董韬的进士,先把月令论述了一番,最后强行扯到孝道上面,被朝廷大佬们评为会试《礼记》第一,这篇范文随即刊行全国供诸生鉴赏。
  此后遇到相似题目,士子们有样学样,也生拉硬扯往孝道上靠。千篇一律,殊无新意,令人读之,味同嚼蜡。
  王渊的论述则叫人耳目一新,同样以月令开题,在承题阶段就转向天下社稷。整篇文章立意高远,可惜碍于粗劣文笔,总缺一点大气磅礴的味道,因此王阳明才让弟子修习辞章之学。
  其实,以这篇文章的立意,又兼论述严谨、承转自如,是肯定能够通过会试的。
  这并非王渊把《礼记》学出了花,而是他格外喜欢《月令》此章。
  整本《礼记》,王渊独爱《月令》,可以说已经倒背如流。这章在讲四时变化,不同的季节,天子该做什么,大臣该做什么,将自然与朝政结合得非常紧密。
  比如说,孟春时节,万物复苏。天子应该居住在东方明堂,穿青衣,佩青玉,青马拉车,青鸾响铃,青龙旗帜,吃麦子和羊。在立春之前三日,天子就该斋戒,带领三公九卿祭祀于东郊,发布一年的政令。随后,天子又率三公九卿,亲自春耕,以身作则发展农业。在这个月,不能用母畜祭祀,禁止砍伐树木,禁止捣毁鸟窝,禁止杀害母畜、小兽、雏鸟。不得修建城廓宫室,不得聚集民众耽误农时,还要掩埋枯骨尸骸。
  这段描述,蕴含了很多古人的朴素理念。
  甚至强调掩埋尸骸,其实就是春天来了,容易爆发各种疫病。
  当然,某些内容肯定有问题。孟春时节不但禁杀幼兽,连幼虫也不许杀害,那么蝗虫幼崽该不该杀?
  ……
  蝗虫幼崽该不该杀,龙岗诸生不清楚,但送上门的野猪肯定该杀。
  王渊还没把行礼收拾好,就听到外边传来喊声。
  李应和书童李忠,用竹竿抬着一只半大野猪,从附近的竹林里走出来。
  宋灵儿欢天喜地跟在旁边,手里握着弓箭,向诸生们高声炫耀:“致命一箭是我射的,我一共射中它三箭!”
  李应把野猪扔到地上,脚踩猪头说:“诸位同学,明天就搬离龙岗山,今天应该好生庆祝一番!”
  “这猪怎么吃?”陈文学蹲过来问。
  王渊持刀而出,大笑道:“当然是吃暖锅(火锅)!”
  越榛顿时拍掌附和:“好主意,我已经一年没吃暖锅了。”
  “我来做厨前总指挥。”
  王渊开始发号施令:“伯元兄,你带人去地里摘菜,反正明天就搬家,把菜全部摘光。宗鲁兄,你带人去采摘山中佐料。文实兄,你收集诸生的食物和调料。良臣兄,你去跟生苗交涉,看能不能买几条鱼回来……”
  一切安排妥当,王家仆从开始烧开水。
  死猪被开水一烫,便用钢刀刮毛破膛,迅速被众人分尸。
  王渊忍着恶臭,用盐清洗猪下水,引来诸生的各种围观。至少在贵州,普通人家是不吃猪下水的,这玩意儿太难清洗干净,而且盐巴奇贵无比——清洗猪大肠所用的盐量,足够拿去买半斤好肉了。
  捣鼓半天,王渊又开始熬制猪油,再用猪油和菜油炒制火锅底料。
  有什么就往里扔什么,以花椒、生姜、大蒜为主,可惜找不到辣椒,甚至辣椒的代替品都没有。
  王大爷闻到锅底的香味,也挽起袖子出来,拎着一把刀说:“为师也来帮忙。”
  王渊毫不客气,指挥道:“把肉全都切成细片。”
  王大爷吃过涮肉,跟学生们一起,抄刀将野猪肉割成薄片。那些剩下的骨头,则被王渊扔到另一个锅里熬汤,香气四溢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连带宋灵儿在内,此时山上的学生只剩十多人。
  大概忙到傍晚,生起数团篝火,众人围坐在一起吃火锅。
  蘸碟也是王渊调的,由于香油不够,便将菜油熬熟冷却,再添些食盐、蒜末和野香菜。
  宋灵儿夹着一片五花肉,在锅里涮了几下,又在蘸料里一滚,吃得满嘴流油,连连点头说:“唔,唔,这个东西好吃,王渊你太厉害了!”
  鱼肉、猪肉和蔬菜很受欢迎,猪大肠和猪脑子无人问津。
  王渊带头吃了一截猪大肠,把旁人给恶心坏了。但见他吃得快活,诸生也忍不住尝试,各自称赞一声“真香”。
  李应突然站起来:“诸位,明天就要下山了,今夜一醉方休!”
  “干!”
  就连王大爷,都直接干掉一碗,用筷子击打碗碟,带头唱起江南小调。
  众人纷纷展现歌喉,王渊也想来一首《精忠报国》,可惜他娘的只唱两三句就忘词儿。
  剩下的几坛子酒全被喝光,宋灵儿靠在王渊身上,醉眼朦胧揉着肚皮:“王渊,我好饱啊。暖锅真好吃,以后天天吃好不好?”
  “好,天天吃……嗝!”王渊迷糊道。
  王阳明也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根竹枝,歪歪扭扭耍着剑舞,高声吟唱:“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好!”
  诸生拍手喝彩。
  李应不顾天气寒冷,直接脱成光膀子,捶着胸膛大喊:“谁来与我角戏?”
  “我来!”
  一门心思读书的汤冔,此刻也把上衣脱掉,自告奋勇的跟李应摔跤。
  将近一年的山中生活,把大家都憋坏了,今天一通发泄,个个恣意玩耍,连王阳明都难得失态。
  王渊四仰八叉躺在地上,遥望夜空星斗,已不知今夕何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