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3章 毕竟不是奸商
关云天本身就是个做事稳健的人,有关重组陷阱的传闻早就听说过,在跟三家公司的接触过程中,他和老丁都特别注意这件事。无论如何,关云天都要感谢老朋友刘行长的提醒。
“是啊,其中的风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过重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其间要经过相互考察,互探虚实,只有双方有所了解以后,才能进行实质性接触,随后的商务谈判和讨价还价,也是个加深了解的过程,即使双方确定了意向,还要通过第三方财务审计,最后提交监管部门核准,这一系列程序,既是为了规范交易过程,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关云天解释道。
“刚才你说月底就会有结果,看来这件事已经准备很长时间了,上次见面也没听你说起,保密工作做的不错嘛。”
“八字没有一撇的事,怎么跟你说呀!这件事已经准备了一年多,我们本想直接上市,所有工作都做的差不多了,最后把上市申请报告和相关材料上报到监管部门,才知道在前面还有数百家公司排着长队等候审核。知情人士告诉我们,如果排队等下去,即使所有条件完全符合标准,上市也是遥遥无期,有人出主意,走借壳上市之路,或许是条捷径,随后,我们便开始操作这件事。”关云天道。
“看来不仅有了重组目标,而且已经谈的差不多了?”
“我们从多家上市的ST公司中选择了三家公司进行接触,对三家公司都进行了深入了解,应该说已经谈的差不多了,就等对方的最终报价,期限就在月底。”
“借壳上市也叫上市,很好,解决了这件事,融资渠道宽了,今后再做新项目,不仅融资难度降低,也会节省一些融资成本。”
“道理是这样,不过目前遇到一点困难,希望得到刘行长的帮助。”关云天道。
“对呀,刚才你说有件事情,结果我把话题岔开了,需要我做什么?”
“关于借壳上市,恐怕月底就要交割,集团公司凑了一下,现在还差两亿资金,短期借款,半年左右,你帮我们想想办法。”
“短期借款,你们那个民间融资平台不是正好吗?”
“这件事比较突然,没有提前跟老常打招呼,半个月前,他往外贷出了三个亿,现在只能拿出一亿,否则我也不会麻烦你。”
“两个亿的短期借款,也算不上多麻烦,但数额稍微大了一些,超出了我的权限,我得跟市行说一声。”
“需要履行什么手续,你提示一下,我让财务部准备。”
“短期借款像你们这种优质客户,我不知道需要哪些手续,等我问问市行再说。”
“这件事我就拜托你了,不再找第二家,请你抓紧时间跟市行联系。”
“不就是月底左右使用资金吗?到时候误不了事就行了。”
关云天做事历来讲究稳妥,“刘行长,不要等到月底,最好提前一个星期把资金定下来为好。”
“行啦,资金的事包在我身上。怎么样,中午喝一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没问题,不过光咱俩也不热闹,把你那几位副手一起带上,好久没跟他们拼酒了。”
“就你这酒量,我们几个谁也比不了。”
......
两个星期后,康洁洗涤用品、新锐药业和隆昌建材等三家公司陆续向老丁报价,得到情况后,丁祥谦立即向关云天汇报,“三家公司的报价就在这里,咱们怎么选择?对方还等着回复。”
“你觉得呢?”关云天反问道。
“康洁公司报价未变,据说债务已经清理干净,新锐药业欲出让原公司股权的百分之六十,报价六点五亿,隆昌建材也出让原公司股权百分之六十,报价也是六点五亿。”老丁陈述道。
“新锐药业和隆昌建材出让股权后,在昌达集团注入资产以前,他们在新公司各占多少股权?”
“新锐公司出让百分之六十股权后,在新公司占股百分之二十六;隆昌建材重组后则将占股百分之三十二。”
“出让同样的股权,为什么隆昌建材占股更高?”
“因为隆昌建材在原公司占股高达百分之八十,而新锐药业只有百分之六十五。”
关云天考虑了好一阵,“你这样回复三家公司:对于新锐药业,昌达集团的出价是六亿,而隆昌建材和康洁公司都是五亿。”
“这个还价,是不是意味着咱们已经将隆昌建材和康洁公司拒之门外了?”
“可以这样理解,因为隆昌建材重组后还想占有较大股份,说明他们非常在乎在新公司的话语权,到时候如果不能满足他们对建材扩产的投资要求,很可能在董事会闹矛盾,这样的企图,咱们还是趁早离他们远点;新锐药业也想在新公司保持一定的话语权,一方面他们占股比较少,另外,到时候即使他们要求对制药业务进行投资,只要通过论证,认为药品确实有市场,自然可以得到支持,但我对隆昌公司的建材产品没有这样的信心。”关云天解释道。
“康洁公司呢?你对他们的债务还是不放心?”
“对,这么多年都没搞清楚的债权债务,两个星期就处理干净了?不知道你怎么认为,反正我是不太相信。”
按照关云天的意思,老丁迅速向三家公司做了回复,不出所料,隆昌建材和康洁公司都未再进一步联系,谁都看得出来,昌达集团的出价就是故意不想跟他们成交。
老丁接到了新锐药业公司李总的电话,“丁总,我们没有多要啊!你们这一刀是不是砍得有点狠?”
“李总,这是我们董事会集体讨论的结果,我也没办法。”
“嗨,大家都是明白人,你也别往董事会推了,这样吧,我们也是诚心实意跟你们合作,你跟关总商量一下,六亿实在是太低了,看能不能再加点?”
“这个----,”老丁犹豫了一下,“我看不如你直接跟关总交涉更好。”
拨通了关云天的电话,自报家门后,老李道:“关总,新锐药业非常珍惜跟昌达集团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合作机会,我认为咱们都是认真做事的人,两家企业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将来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但愿如此,其实这就是企业重组的目的。”
“但是关总,你们的出价也砍得太狠了,你看能不能把出价再往上添点?”
“你是说我们的出价吗?那是董事会集体讨论的结果,我自己没法说呀!”
“关总,你我都是企业老总,你就别往外推了,这个价格确实有点低,怎么也得再添点。”
关云天也知道出价偏低,但这就是生意,能少付出一点,谁也不愿多花一分,不过他毕竟不是奸商,在生意场上,只要对方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关云天从来都会慷慨待人。
故作思考地犹豫了一两分钟,关云天道:“李总说的没错,咱们都是认真做事的人,考虑到将来在新公司还要进行合作,我先答应你,把昌达集团的出价增加两千万,也就是六点二亿,一分也不能多了。”
“六点二亿----,你要说一分也不能多了,那我就啥也别说了,就当我们贱卖了股权。”老李显然有些不甘心。
“李总,希望咱们将心比心,站在我这位置,你应该理解我的难处,就是答应增加这两千万,我还不知道跟董事会怎么解释呢。”关云天说的跟真事似的。
到了这个份上,老李也是无话可说,“好吧,那就成交。”
“请问李总,什么时候可以开展实质性的重组工作?”
“我们需要成立一个工作组跟昌达集团的机构对接,要不这样,从后天开始,让两家企业的相关人员开始工作。”
尽管新锐药业公司是股市上的停牌企业,但它毕竟是上市公司,内部的各项规章完善,管理井井有条,财物报表正规清楚,让人一目了然,这给双方交接节省了相当大的工作量。
资金到位,股权交割完成以后,老丁带领的工作组进驻新锐药业公司,只用了两个星期,就办完了内部交接手续,随后向监管部门备案审核。
对股市上的ST公司重组,只要新股东符合条件,监管机构一向支持鼓励,因为昌达集团曾经申请过直接上市,他们的条件没有问题,审核在几个工作日就获得通过。
重组后的新锐药业公司,董事会由九名成员组成,按持股比例分配席位,昌达集团占四席,原新锐公司占二席,散户二席,独立董事一席,连组织机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显然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重组。
关云天拟派叶佳怡、丁祥谦、徐建民和薛建清等几位外聘高管担任上市公司懂事,按照企业章程,新公司董事长应该由昌达集团派出,他推举集团公司总经理叶佳怡出任上市公司董事长。
重新复牌后,新锐药业的股票在交易市场果然连续数个交易日大涨,一个月下来,股价已经从停牌前的三块五,上涨到现在的十七块。
就在所有人都在为之兴奋之际,关云天泼了一盆凉水,“这显然是一种虚假繁荣,没有业绩支撑的上涨,能长的了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