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七章 护国真人
距离上次在养心殿门外相见,已有一月有余。林皇后对这个太玄清虚宫的少年弟子记忆犹深。平素见惯了温文尔雅自命风流的才子,也多见雄纠气昂目中无人的武夫,然而在凤威之下,却个个唯唯诺诺而不敢言。
似眼前少年这般神情自若,不卑不亢者,却不多见!到底是方外高人,不同凡响。想想也是,这少年若是普普通通,又怎能在千百英杰中脱颖而出,寻得山河宝鼎回归东土,立下挽救大秦江山气运不世之功?
“又睹皇后娘娘凤颜,此乃草民之幸!”听着皇后说话,杜重霄不敢怠慢,微微颔首答道。
林皇后闻言微微一笑,这少年回答十分得体,既不过于阿谀,又令人听了愉悦。当下又道:“杜先生可是等候圣上召见?”
“正是!”杜重霄点头。
林皇后这才转向跪于地上的魏总管,又问道:“圣上因何迟迟未召杜先生晋见!?”
“启禀娘娘,圣上正与太玄清虚宫掌教紫极真人说话。”魏尽忠恭声答道。皇后未下令让他起来,他亦只能跪着答话。
“原来如此!”林皇后缓缓点头,其凤目一瞄,自有一宫女将手捧玉盘站出。“本宫知道圣上龙体欠佳,几乎夜不能寐,故亲手为圣上熬了银耳雪莲羹,劳烦魏总管呈于圣上!”
皇后以往至养心殿面圣,向来不须禀报,却是因上次魏尽忠阻拦之事。心生芥蒂,故每次前来。都是将饮食交于魏尽忠,却再不提进殿面圣之事!
“喏!”魏尽忠双手将玉盘接过,口中应道。
“明日杜先生若有余暇,还请移驾坤宁宫一行。本宫自会派人来请先生!”林皇后向杜重霄亲切一笑,转身带领众宫女内侍离去。自始至终,都未让魏尽忠起身。
待皇后离去,大内总管魏尽忠手捧玉盘站了起来。向面露疑惑的杜重霄问道:“杜先生,可知‘奇货可居’否?可知‘炙手可热’否?”
杜重霄沉吟片刻。向魏尽忠微微一躬道:“多谢总管提醒!”本还有些迷惑,而经魏总管一言提醒,便隐约猜到皇后召他有必有示好之意!
魏尽忠目露赞叹之色,这少年心思灵动,一点便透,圣上果然慧眼识人。而汉王殿下得其为师,日后必然受益匪浅!
第二日早朝。秦帝于金殿之上,将山河鼎落于青州之事诏告文武百官。群臣齐齐叩首,口称‘圣上洪福齐天,天下归心。山河宝鼎择东土之地而落,此乃天降吉兆,万民幸甚。大秦幸甚!”
文武百臣看似满面喜色,然而却又各怀心思。尤其以太子一党官员为甚,城府极深者,面色如常;而稍差一些的,便能看出强颜欢笑。而更差者,则是将忧色完完全全写在了脸上。
太子乃为长子。且天资聪敏,大气早成,纵有其他皇子虎视眈眈,但占了‘长幼有序,名正言顺’八字先天优势,太子一党的官员向来未觉有太多压力。
然而,当山河鼎落于青州汉王府的消息传来之后,太子一党却蓦然生出极度惶恐之意。‘天命所归’这四个字,就像是一座大山,重重压在了他们的头顶上。
叩首之后,丞相吕仲出列道:“启禀圣上,微臣以为,山河鼎乃是天降吉兆,须立即迎回武功,祭以国祀之礼,祈求宝鼎佑我大秦江山千秋万代!”
秦帝闻言,以平静之声道:“众卿以为如何?”
“臣附议!”九卿之太常葛英,少府冯子敬等官员皆出列表示赞同。
却有太尉周越持反对意见,奏曰:“山河鼎乃是通灵至宝,象征天下气运,动之唯恐不祥!不若调精兵良将赶往青州保护,就地祭祀以表诚意,方是稳妥之策!”
接着,又有九卿之郎中令叶元明,卫尉常严出来附议太尉周越之言。
“山河鼎乃国之重器,如何能够置于都城之外?”太常葛英质问道。
“顺应天意,就地祭祀,有何不可?”郎中令叶元明反问道。
“山河鼎保的是我大秦天下,而非青州一隅,必须迎回武功!”少府冯子敬态度坚决地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山河鼎在青州与在武功又有何分别?”卫尉常严立刻反驳道。
一时之间,群臣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各持己见。
御史大夫堵直冷眼旁观,支持将山河鼎迎回武功的,大都是太子一党。为了尽可能削弱‘天命所归’带来的影响,唯有将山河鼎迎回置于天恩殿中,昭示天下,彰显正统,方能保住太子之位!因此太子一党官员有此表现,不足为奇。
而赞成就地筑庙祭祀的官员,就堵直所知,太尉周越,卫尉常严等人俱是与二皇子秦雍走的亲近,如今这一番表现,应是打着动摇太子根基,浑水摸鱼,从而借机上位的如意算盘。
只是,如此做法,就不怕为他人做嫁衣裳么?
君臣争论不休,最后丞相吕仲与太尉周越率领百官齐向秦帝一躬道:“事关重大,恳请圣上裁决!”
秦帝皱眉思索片刻,方开金口道:“山河鼎乃天降祥瑞,且攸关天下气运,因此还是迎回武功安置于天恩殿中为宜!”
金口一开,丞相吕仲等人不禁面带喜色,齐声高呼‘圣上英明’。太尉周越等人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俯首称喏。
又听秦帝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由太子择吉日良辰前往青州罢。另,十四子秦政既然已有封地,再留武功于礼不合,故随太子一同前往青州!”
闻听圣谕,群臣不禁生出古怪念头。圣上令十四皇子与太子同行,到底是何用意?
“还有一事!山河宝鼎回归东土,太玄清虚宫诸位真人功不可没,朕欲赏之,不知众卿有何建议?”秦帝又问道。
“奖赏之事,全凭圣上作主!”无论是丞相还是太尉,皆对秦帝赏赐一事漫不经心。太玄清虚宫乃是天下第一道门,诸位真人皆是得道仙真,视功名利禄如浮云,所能赏的无非是宫中藏珍罢了!
秦帝点点头,向身旁内侍望了一眼。内侍会意,立刻开嗓道:“宣太玄清虚宫弟子杜重霄晋见!”
不多时,便有一黑衣少年走进金殿,向高居于宝座之上的秦帝躬身道:“草民拜见圣上!”
文武百官俱投来惊讶目光,对杜重霄之名,他们早有耳闻。曾在去年玉石关之战中以一己之力,阻挡妖兵万余,最终坚守援军到来,使玉石关免去破城之灾!而今青州又有消息传来,山河鼎之所以平安回归东土,几乎全仗此少年之功!
但见其眉浓如墨染,其目日月之明,其神珠华内敛,其形挺似苍松。曾与边关显骁勇,又寻宝鼎立奇功。如今金銮殿中站,谁人敢言不英雄?
内侍手捧圣旨,高声宣诏:“今有太玄清虚宫弟子杜重霄,英雄年少,才惊于世,心存苍生,德行仁厚。边关力阻十万妖兵于前,苦寻宝鼎力挽天下气运于后,今敕封杜重霄为护国灵运至武怀德真人,特赐紫袍玉带,龙纹金牌。钦此!”
闻听圣旨,文武百官面上难掩震惊之色。除高祖皇帝一朝之外,而后五百余年,大秦均未有护国真人出现。只因天下书院兴起,大秦自上而下皆以儒术为尊,佛学道法渐趋式微,影响早已不如从前。
而今皇帝颁下圣旨,册封太玄清虚宫弟子为护国真人,却是意欲何为?只是如圣旨所言,为了彰其不世之功么?在场文武百官,没有人会忽略杜重霄的另一个身份—汉王殿下之师!
杜重霄立于殿堂之上,眉头微皱。尽管早有紫极掌教提醒,但他还是被这圣旨上的内容所震惊。
太玄清虚宫千年以来,唯有太师伯祖玄微真人受封为护国真人。依他想来,被封为护国真人者,应是德高望重之辈。他如今不过为宫中二代弟子,修为不过洞明修行境,又如何能当得起‘德行仁厚,心存苍生’八字之赞?
“杜真人,该领旨谢恩了!”内侍扬声提醒道。
杜重霄想起昨夜紫极掌教之言,‘以你所立不世之功,受何样封赏都不为过,坦然接受便是了,无须劳神介怀!’
“杜真人,该领旨谢恩了!”内侍再度提醒道。
杜重霄又想起昨夜留宿汉王府,秦政见他归来,喜极而泣,跪拜在地言道:“自师傅离开都城,弟子度日如年,如今封了这汉王,却还不如从前,周围之人或是阿谀奉承之辈,或是居心叵测之徒,除师傅之外,再无一人真心对我……!”
“杜真人,该领旨谢恩了!”内侍第三次提醒道。
秦帝面上笑容渐渐敛去,他已看出杜重霄有拒辞封赏之意。
文武百官俱是面露惊讶,内侍三度提醒而此子无动于衷,莫不是想拒受封赏?
“草民谢圣上隆恩!”清朗之声回响于金銮殿上,杜重霄轻轻一揖,抬起头来,神情坦荡,如日月之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