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0374章 士农工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此时,魏国农具的发展无论在动力的利用、机具的改进、种类的增加、使用的范围等方面,都超过了前代。
  说说后来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吧,记载的农具只有30多种。
  而冉闵亲自参与编纂的《农书》当中,“农器图谱”所载农具达105种之多,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农具,且附以精致插图。
  这时还出现了绳套和挂钩。
  绳套是把“一条杠”分解为两条绳索,可使牛耕的牵引力加大;挂钩是将动力机和工作机分开。
  这样,利用绳套服牛,犁身可大大缩短,回转方便,因而牛耕不但可用于水田、平地,且可用于丘陵山区。
  此时还出现了犁床或犁辕上附有改进犁,可以清除芦苇杂草,便于垦耕。在水田生产中,则有平土用的刮板和中耕农具耘荡的应用。砘是一种土壤镇压器,它与耧车结合可以在播种后压实土壤。
  冉闵借鉴宋代秧马的发明,则可减轻稻田生产中拔秧的劳动强度。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高效率的联合作业农具如播种和施肥相结合的下粪耧种,由麦笼、麦钐、麦绰3部分组合的收割作业农具,一日可中耕20亩的耧锄,以及一机多用的水轮三事等。
  农业动力上除使用人、畜力外,还较多地使用风力、水力来进行灌溉、排水和农产品加工。
  原本在在金代出现的S型挂钩,中原地区已普遍应用。
  它是改进了农具的动力和工作机的连接装置,把本身拉力增大了一倍,改进了农业各工序上的农具如犁、耧、耙、砘、耘锄等以及畜力、水力、风力等动力机构与工作机的联系,提高了效率。
  而青年男人就是微服私访的魏王冉闵,在他身边的这个不足十岁的少年郎,就是他的嫡长子冉明!
  走在田间地头上,冉闵将双手都收拢进袖子里,遥望着远方耕作的农户,淡淡的道:“阿英(冉明小名),你可知道父王为什么带你来这里?”
  “父王是想要孩儿多到民间探访,了解民间疾苦,尤其是农民之疾苦吧?”冉明歪着脑袋道。
  闻言,冉闵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是,也不是。阿英,寡人自然希望你能多多的了解民间疾苦,但这还不够。作为一个君主,心中必须要有一杆秤砣,一杆能衡量轻重的秤砣!民间疾苦,不只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有的时候,你的眼睛也会欺骗你。”
  “噢,这就是父王你为什么不去邺城的乡下微服私访,反而跑到内黄县的原因吧?”
  “不错。”冉闵赞许地看了冉明一眼,说道,“寡人量邺城的官吏们没有这个胆子欺骗寡人,但是凡事无绝对,所以多走几个地方,多视察一下,明察暗访还是很有必要的!”
  “父王,孩儿明白了。”
  “哦?你都明白什么了?”
  “孩儿以后一定会跟父王一样,多到民间去,多了解一下民间疾苦的。”
  “为什么?”看着兴致勃勃的冉明,冉闵还真不好打击他。
  冉明说道:“因为黎庶之疾苦,即国家社稷之疾苦。若是老百姓们吃不上饭了,活不下去了,就一定会起来造反的,就像秦末的陈胜一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说出来若是被有心人知道了,还告发了官府,多半是杀头的罪过。当然了,法不诛心,但是你都表达出来了,不关你几年牢,还真对不起《魏法》!
  “明儿,寡人就知道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冉闵笑着道,“自古以来,天子之下,分士农工商四等,士人为首,农民其次,工匠第三,而商贾最末,但是这四者中,士人与商贾为达官显贵,而农民和工匠却总是在温饱线上挣扎、徘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
  过了一会,冉明摇摇头说道:“孩儿不知道,还请父王赐教。”
  “阿英,这些知识都是你在书上学不到的,你要记着,要牢牢记着。”冉闵意味深长地道,“士人之显贵,在于出身,在于学识;商贾之显贵,在于狡猾,在于阅历;而农民和工匠,之所以总在温饱线上挣扎,碰到乱世甚至经常有被饿死的情况,那是因为他们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
  “但,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
  “如何去改变呢?”冉明很是好奇。
  听到这话,冉闵笑了笑道:“这个问题,太过深奥了,寡人现在不告诉你,你以后就会知道了。”
  “噢……”
  “明儿,那你知道古往今来,各个朝代为什么总是重农抑商吗?”
  “啊!这个我知道!”冉明说道,“因为农业,是立国之本!所谓社稷,若无农业作为支持,又哪来的国?哪来的家?若是国人们都跑去经商了,那么谁又来务农?所以历朝历代都是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的!”
  “说的对。”
  华夏封建时代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人们来说拥有土地可以榨取巨额财富,且地租收入较稳定,是发家致富的最好手段;同时对封建国家而言,农业的发展可使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内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侵扰之虑。
  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商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在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后来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等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于是出现重农抑商思想。
  而到了战国时,各国都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于是出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商鞅在秦国实现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
  西汉初年,经过长期战乱,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
  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这些政策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经济造成阻碍。
  到了汉武帝这一代更是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及加重征税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冉闵微微颔首道:“我华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耕大国,以农耕为生,以黎民百姓为主。阿英,父王要你记住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口中念叨着冉闵说的这句话,冉明有些困惑,但他知道,自己的父王是不会给他解答的,因为这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去解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