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432章 敬若神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十名被选中之人,无不大喜,连忙拜师。
  
      史武远倒也坦然接受,不过只收作挂名弟子。
  
      毕竟,他武功不算高、资历也还不够,此时收徒,未免有些贻笑大方。
  
      简单的拜师礼完成之后,十位挂名弟子立即摆弄架式,自娱自乐的玩起了摔跤、斗牛。
  
      这个正是他们的风俗。
  
      在新练武学之前,先展示自己的特长和身体,让教授师父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
  
      ……
  
      西域牧民向来好武,但苦于学之无师。
  
      因此,闲暇之时,只得沿袭老一辈流传下来的摔跤和斗牛之术,用以防身。
  
      可即便修习再勤,成就再高,面对真正的高手,也无多大用处。
  
      毕竟,相比博大精深的武学传承,摔跤和斗牛之术显得太过肤浅,根本谈不上技巧,显得太过粗犷。
  
      未想今日得遇高手,而且愿意主动教授。自然是兴高采烈、跃跃欲试。
  
      史武远只教授了三招:扼腕、锁喉、扭臂。
  
      虽只是简单的三招,但却大巧若拙、变化多端。
  
      学到极致,绝对不弱于江湖上的三流好手。
  
      ……
  
      就这么三招手法,那十数名牧民也足足学了整整七日,方才堪堪入门。
  
      虽仅掌握些皮毛,但战力却是迅猛增长。以往比斗中,与之不分伯仲之人,现在却无不败在这三招之下。
  
      见这三招威力如此之大,众牧民无不大喜过望,纷纷要求加入“学徒”之列。
  
      对此要求,史武远却是微微一笑,连连无奈摇头。
  
      自己绝不可能在此地停留太久,而那些人的天资委实太过一般。这三招别说学会了,即便是入门,恐怕至少也得数月之久。
  
      不过,他让那十数名学有所成的牧民代为相授。只要想学,尽可满足。
  
      ……
  
      此言一出,众皆欢呼。
  
      急忙争先恐后地向史武远这位大好人,行跪拜谢师大礼。
  
      然而,让他们感到邪门的是:无论他们如何全力,却怎么也跪拜不成。
  
      因为,史武远双手虚空托着呐。
  
      见恩师竟然如此厉害,仅仅是伸手轻描淡写的遥遥一托,自己连下沉弯腰都很困难。
  
      众人无不大惊失色。
  
      随之对其敬如神明,神色之间变得异常恭敬。
  
      于是,史武远“神灵”之名,在草原上不胫而走。
  
      多年以后,随着那十名挂名弟子,武功愈高,名气愈响,史武远之名也越传越响,越传越神,竟隐隐有与“观音”、“如来”齐名之势。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史武远这几日虽然辛苦,虽然失去了陪同邓飞霜游玩之良机,但却得到也西域众多牧民的由衷敬仰。
  
      如此收获,连华枫都始料未及。
  
      ……
  
      七日来,华枫等人也没闲着。
  
      烤全羊、品奶酪、纵马草原、唱草原歌、跳牧民舞、喝青稞酒、吃黑面粑、赏高原平湖、看红日初升……
  
      很是惬意的领略了一回西域风情。
  
      一路跋山涉水之苦,在这一刻尽皆得以补偿。
  
      这或许就是苦尽甘来!
  
      这或许印证了人们经常说的两句真言——“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彩虹常相伴”。
  
      ……
  
      通过畅谈了解,原来该处名叫乌斯藏,民众大多为牧民。牧民们经常随气候的变化,四处流动,居无定所。
  
      因此,又被称为“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
  
      朝廷对乌斯藏地域的管理,主要是沿袭元代利用、扶持佛教的政策。有所改变的是,不再只推崇萨迦一派,而是采取“多封众建、以夷制夷”的策略,形成相互制衡。
  
      因此,大明王朝对乌斯藏地界内,有实力的佛教各派领袖人物,都毫不吝啬的给予封号。
  
      时至今日,先后共策封了八人,史称“明封八王”。
  
      ……
  
      华枫等人对乌斯藏的相差情况,只是兴之所致,做粗略了解。毕竟此地既无名门大派,又无入侵外敌。
  
      除了极为别致的异域风情之外,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乌斯藏都缺乏兴趣点、关注点,并非华枫“盘中之餐”。
  
      众人此行,纯粹就是为了亲身体验西域风情。
  
      行到此处,已再无任何新鲜感可言,自然游兴大减。
  
      虽然还有诸多佛教胜地未能成行,但却再无兴趣前行。
  
      ……
  
      毕竟,乌斯藏之佛教,与朝廷牵扯太多。
  
      如今的华枫,并不愿之与有过多交集。
  
      因为他并无与官府打交道的经验,一个不慎,很可能会招来横祸。睿智如华枫者,又怎会无端惹祸上身?
  
      俗话说“一进候门深似海”。
  
      而“候门”,仅是偌大官场的一个微小缩影。
  
      官场中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刀光剑影,比之真刀真枪的战场生死搏杀,还要来得惊心动魄,还要凶险万分。
  
      用“阴狠毒辣”来形容,也不为过。
  
      ……
  
      因此,官场之中,生存最久、最为常见、最为风光的,是两种人:一是随波逐流者,二是明哲保身者。
  
      至于挺立浪尖的“弄潮儿”,历朝历代虽然为数不少,但能做到寿终正寝者,却少之又少。
  
      这些人的结局,大都非常凄惨。
  
      要么从浪尖之巅轰然坠下,摔得粉身碎骨。
  
      要么被重重巨浪所席卷,消失得无影无踪。
  
      ……
  
      对于官场的个中奥妙,昆明府陆英豪城主,早于数年之前,就多次有意无意的向华枫有过提及。
  
      对华枫极为看好的陆英豪,可不想其“出师未捷身先死”。
  
      一身栋梁之才尚未施展,一腔雄伟抱负尚未实现,一把锋利之剑尚未出鞘,一只声震九天之鹰尚未展翅,就被官场的一汪深水所淹没,从此湮灭于众人,甚至身死道消。
  
      如此,不但是他陆英豪的损失,更是朝廷的悲剧。
  
      ……
  
      对华枫这样满腹经纶之人,必须重点保护,多加提点。
  
      这,是陆英豪得自恩师杨太傅之谆谆教导。
  
      陆英豪之言,华枫一直铭记于心。
  
      因此,出道这些年来,华枫绝对不会主动沾惹官府。
  
      即便必须与官府打交道时,也是小心翼翼。只谈私交,不论政事。
  
      对于朝堂中的派系斗争,更是不闻不问。
  
      一则,如今的华枫,并不具备过问的地位名望。
  
      二则,对见利忘义、勾心斗角之人,华枫殊无半分好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