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88章 朱与郑与沈共江南
朱慈烺知道郑森的话多半是真的,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郑家就把台湾经营成了一个可以和整个大清朝对抗的基地,一直抗拒了四十年之久。
如果年年亏本,根本用不着施琅攻台,自己就亏死了。
虽然明郑集团最后还是败给了庞大的清王朝,但是他们也让清王朝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这种代价甚至演变成了两颗足以让清王朝覆灭的毒瘤!
其中一颗毒瘤叫迁界禁海!
在历史上,清朝的康熙皇帝为了对付台湾岛上的郑家,甚至采取了杀敌一百,自损三千的迁界禁海,根据当时人的记载“勒期仅三日,远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逾二日,逐骑即至,一时跄踉,富人尽弃其赀,贫人夫荷釜,妻襁儿,携斗米,挟束稿,望门依栖。起江浙,抵闽粤,数千里沃壤捐作蓬蒿,土著尽流移!”
光是在这场迁界禁海之难中,东南百姓死者就数以十万计!
连大汉奸李永芳的次子李率泰(本时空已经被凌迟)都在遗疏中交待说:“臣先在粤,民尚有资生,近因迁移渐死,十不存八九。”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康熙年间的迁界禁海之策,是继东南、闽粤等地的屠杀政策后,对东南沿海经济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同时也最彻底的将中国封闭了起来——这种封闭的力度远远的超过了明朝的闭关政策。因为明朝再怎么闭关,也不可能把沿海地区全部清空,考虑到封建王朝的管理能力,只要不清空沿海,就没办法真正阻止海上的往来。
所以明朝真正的海禁实际上只是从大规模下西洋结束(官方的下西洋行动存在,就不能算真正的海禁,否则的话禁止私人进行海外贸易的西班牙也得算海禁国)直到嘉靖倭寇大起,前后也就一百余年。而且封锁的也不牢靠,要不然嘉靖年间那些出口转内销的大倭寇哪儿来的?
而康熙年间的迁界禁海,可以说是真正斩断了在晚明时代已经非常畅通的中外交流渠道,也关上了一扇扇可以眺望世界的窗口。
后来清朝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各种改良救亡都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断太久——广州许是个例外,但是其他地方的中国人,特别是统治阶层脱离世界实在太久了。
连林则徐这样的福建士大夫居然都不知道洋人的膝盖可不可以弯曲,清朝的封闭就可想而知,迁界禁海的后遗症也可想而知!
而另一颗毒瘤则是洪门!洪门虽然不一定是郑成功所创立,但是其诞生肯定和陈永华以及郑明集团有关。
后来领导排满革命,推翻清王朝的中山先生,也是洪门弟子!而革命党人中的许多骨干也有洪门背景。
所以,满清王朝为毁灭郑家这个海商集团,真的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而郑家可以倚靠台湾岛和福建沿海的小块地盘,和满清斗争到如此地步,也足可见其能力突出。也足可证明郑氏集团是一个有别于明末其他官僚贵族军阀集团的新式政商集团!
要知道台湾被清朝攻占后,计点人口的结果,只有区区十二万!考虑到清军屠刀的因素,在郑家统治下的台湾的汉人人口,顶多也就是二十余万。
如果郑家的实力再大一点,地盘再多一点,人口再多一些,郑家三代当主的命再长一点......郑家会不会变成中国奥兰治家族都未尝一定!
而现在的郑家,就是一个实力更大、人口更多、地盘也更多,而且家主寿命也更长的郑家!
而现在的大明还不止郑家一个以工商业为经济基础的大资产阶级家族,而是有许许多多类似的大资产阶级家族......而且还集中在如今大明王朝的核心——四江两湖闽粤等东南八省地盘上面。
而这些工商家族的首领,毫无疑问就是朱、郑、沈三家!
朱与吴共江南是不存在的,但是朱与郑与沈共江南却是明摆着的......
“大师兄,”朱慈烺看着在原本的历史上已经因为热带传染病而身亡,但是现在仍然身体健康的郑森(他这个东宁节帅长驻泉州,基本不去台湾),笑着说,“用琉球换泉州还是让你家吃亏了,南迁以来,你家为国出力出钱,实是中兴第一功臣之门。朕怎可如此亏待功臣?要不这样,琉球还是归东宁。
此外,朕再封你家一个国!大师兄,你想要哪里?”
郑森听见朱皇帝要给自己封国,心里就是咯噔一下——亏啊!
能赚钱的封国早就给姓朱的占完了,挑剩下的地盘多半是亏本盘,又得郑家拿钱去填窟窿!
而且郑家和吴家不一样,不是封建军阀,手底下就一帮船头——这些都是商人,不是只会砍人和守租的武士,所以很难让他们去占领太多不赚钱的地盘。一个台湾,已经让老郑家头疼死了!
“不知陛下想将哪里封给妾身的父兄?”在一旁作陪的郑茶姑看见气氛有点尴尬,马上插了句话。
朱慈烺笑着:“也不能亏了功臣,总要找一个富些的底盘......苏禄国如何?苏禄原来的苏丹迁去了亚齐,苏禄岛和附近巴拉望岛以及勃尼岛上的沙巴之地都空出来了,正好立个封公国。”
郑芝龙和郑森同时松了口气——这块地皮不赚钱,但是也赔不多,郑家还是可以吃下去长期投资的......
两父子互相看了一眼,双双起身行礼叩谢。
朱慈烺笑道:“起来吧......这是你们郑家应得的。不过老泰山和大师兄都不能去苏禄就国,你们还得留在都中辅佐朕。”
朱慈烺把苏禄国发给郑家是让他们去亏本的,不是想把郑家父子打发出国——他用这个办法去削弱郑家的财力,以维持皇家财团对郑家财团的优势。
朱皇帝顿了顿,又说:“老泰山年事已高,可以在三师、三公当中挑一个,当朕的顾问之臣。户部朕打算让沈崇明来接,沈崇明的工部就给大师兄吧!
工部原来是个花钱的衙门,不过在沈崇明的打理下,现在成了个赚钱的衙门了......现在交给大师兄,朕就能高枕无忧了!”
沈崇明就是大明二富沈廷扬!他本来就是忠臣,又得了朱皇帝这个明主,当然可以尽情发挥了。先是执掌“北户部”(其实就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活),后来北户部撤销,他又成了工部尚书。
朱慈烺又把直省地盘上的运河、官道和各地的矿务,全数划归工部管辖。
在沈廷扬的运营新,运河、官道可以“收费”,还可以在沿途开设商市;矿业可以发包收取包税,也可以由朝廷自营;还有北方一些地区的港口和城市中也有许多属于工部的产业,所以大明的工部居然成了一个赚钱的衙门——在直省范围内的河工、路工、矿工、城市和港口建设等大工支出,都可以由工部的收入解决,而且还有盈余!
现在朱皇帝又把这个赚钱的工部给了郑森,同时还让沈廷扬接管户部,再加罗大公的外交部,马士英的刑部,郑建功的海军部,如今以郑沈罗三人为首的南人党,在大明朝廷各部长官中的占比已经过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