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42章 李老师的母亲
两人骑着摩托车返回到区医院,找到了陈大姐和小吴护士,把情况说明了一下。
陈大姐和小吴巴不得早点给李露母女办理出院手续,这样一来两人就没有任何责任了。她们立马点头同意,亲自带着牛小强和谢军来到了缴费窗口。
经过查询,李露母女的账户上还有一万好几千块钱的余额,陈大姐得知这个情况后迟疑道:“同志,这么多的钱只怕不好办啊,万一出现差错,我们可赔不起。”
牛小强知道她这是在担心自己冒名把钱领走,他扭头向谢军问道:“你昨天交费的时候有没有把单据留下?”
谢军立马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了好几张单子,既有缴费单,也有医生开具的各种检查的检查单,随后他又从包包里掏出两份病历。
这些东西足以证明李露母女住院的钱是谢军出的,既然他是出资方,那么办理出院手续的时候由他把余额拿走自然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陈大姐彻底放下心来,当场开具了出院的手续,帮着两人把出院手续办理完毕。
小吴已经趁机把牛小强交给她保管的物品拿了过来,牛小强道了声谢,跟谢军一道拎着大包小包离开了医院。
两人骑着摩托车回到李露的家门口时,已经快到八点了。牛小强把礼物拎在手里,站在门口呼喊道:“李老师,我是牛小强,特地来看望你的,你在家吗?”
屋内一片沉寂,牛小强的心再次提了起来。顿了顿他接着呼喊道:“李老师,你不记得我了吗?我是凹山镇红旗中学的牛小强啊,你当年教过我的。”
这一次屋内终于有了回应,只听一个陌生的声音试探着问道:“你真是我家大闺女的学生?”
牛小强一听就知道说话的是李露的母亲,他赶忙回答:“阿姨,我确实是李老师的学生,这次是特地过来看望她的。”
对方迟疑道:“我们家早就搬家了,你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
“我现在在美国留学,前不久恰好遇到了同样在美国留学的李老师的妹妹,她叫李霞对不对?是她告诉我你们家的新住址的,在徐家寨33号对不对?当然了,你们两个月前已经从那里搬走了,我询问了一下隔壁的那位老大爷,然后又通过熟人找到了你们家的债主,这才循着线索找到这里来的。”
牛小强说到这里话锋一转:“阿姨,您还记得昨天下午发生的事情吗?当时我就在现场,是我把李老师抢救回来的,你们住院的费用也是我垫付的,此外我还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要通知您,你们家拖欠的那一百八十万货款我已经帮着偿还掉了,所有债主的收据全都在我手里,请您开一下门,我把收据交给您好吗?”
听了牛小强的这一番话,李露的母亲露出了痴呆的表情。她愣了好一会儿才开口:“你、你刚才说……说你已经帮我们家把债全都还掉了?这……这是真的吗??”
牛小强一看对方还有所怀疑,干脆把债主出具的收款证明通过门缝塞了进去:“阿姨,这些全都是债主当场出具的收款证明,他们已经签字画押,绝对不会有假,您可以仔细瞅瞅。”
李露的母亲弯下腰,用剧烈颤抖的双手把这些收款证明一张一张的捡拾起来,拿在手里反复的观看。每看一张她就微微点头,脸上满是激动之色,眼圈里噙满了泪水。
“还掉了……欠的债终于还掉了啊……”
牛小强担心她因为过于激动心脏出问题,赶忙提醒道:“阿姨,昨天在医院的时候那位黄医生跟我说您的心脏有点问题,不能太激动,否则可能会出毛病,请您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不然您要是真的出了什么问题,我就没有办法跟李老师交代了啊。”
李老师的母亲听到这话擦了擦眼泪,笑着打开了房门:“小伙子,你是咱们家的大恩人啊,你放心,阿姨不会出毛病的,你帮咱们家还的债务我们会认账,不过阿姨家里能力有限,这笔钱只能慢慢还了,还请你——”
牛小强赶忙摆手:“阿姨,李老师才是我的大恩人,我当年念书的时候是个傻子,李老师并未因此放弃我,不停地教诲和开导我,如果没有她,也就没有今天的牛小强,一百八十万对于别人来讲可能是个无法企及的天文数字,但在我这里却只是等闲,我不需要你们家偿还这笔钱。”
李老师的母亲听得目瞪口呆,震惊了好半天她才开口:“小伙子,你……你真的不用咱们家偿还这笔钱?”
牛小强微笑着点点头:“真的不用。”
李老师的母亲又是一呆,然后问道:“小伙子,这可是一百八十万啊,不是一百八十块,你刚才好像说你是个留学生吧,既然你还在念书,从哪里弄来的这么多的钱啊?”
一旁的谢军笑着插口:“阿姨,我是牛小强同志的保镖,您可不要小瞧了我的老板,他在美国念书的同时开了好几家公司,事业做的挺大的,别说是一百八十万,就算是一千八百万他也拿得出来。”
牛小强一直都很低调,从来都不会主动向别人透露自己的身家。按理说谢军的做法有些不合适,明显违背了牛小强的意愿。
不过一码归一码,为了说服李露的母亲,牛小强并不怪罪谢军多嘴,而是笑着接口道:“阿姨,这位同志名叫谢军,他确实是我的保镖,说的也都是实际情况,没有半点虚假,不然我如果是个穷学生的话,为啥还要请他当我的保镖呢?”
李露的母亲听了两人的话仍然不敢相信世界上会有这种好事,就算牛小强再怎么有钱,那也是他自己的,他凭啥要帮着自己家偿还这么大的一笔债务?
如果说他是因为跟李露的师生之谊才这么做的,那也解释不通。
世界上的老师和学生多了去了,你见过谁因为这份师生之谊付出这么巨大的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