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九十三章 局势恶化
一场原定将会轰轰烈烈的宫廷政变,还没有来得及发动,便被申太后以雷霆手段扑灭了,申太后将参与谋反的一百余名皇族全部处死,并下令将其余皇族及其家人集中,准备将他们悉数驱逐出潼关。
对待皇族,申太后并不想做得太绝,尽管她想效仿武则天登基,但她现在还没有准备好,洛京的威胁依然严重,她现在对皇族动武只会让洛京受益,这一点申太后很明白。
但事情的发展往往是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就在除夕下午,近三千名皇族子弟在新丰县遭遇到了率领三万骑兵赶回来的申济,申济面对面这些手无寸铁、惊恐万分的皇族,他毫不犹豫举起了屠刀,在新丰县城外进行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无论男女老少,近三千名皇族及其家眷被申济屠杀殆尽,这便是大宁王朝历史上最悲惨的新丰大屠杀。
这次大屠杀对申济而言是蓄谋已久,只是适逢机会,他一心想使申家夺取天下,而申皇后迟迟不做决定使他早已等不耐烦,他要用自己的手段来夺取皇甫天下,当年皇甫铁厉不也是用这种霹雳手段夺取了武氏江山吗?将武家子孙杀戮殆尽,不杀尽皇族,何以为申氏天下。
申济对皇族的血腥大屠杀在一个时辰后便传到了京城,满城官民为之惊骇,这件事无疑使本已因宫廷政变而闹得满城风雨的京城局势更加恶化。
傍晚,数百大小官员自发地聚集在丹凤门前,要求太后严惩申济,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臣,也有新入仕途的年轻官员,而此时的雍京朝廷也已出现一片混乱,申国舅昨天已经离开雍京,并带走了一百多名重要的骨干官员和他们家人,此时正是放假期间,对朝政的影响还没有出现,但官员们却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骇人听闻的新丰大屠杀使官员们愤怒、焦虑、担忧,各种复杂的情绪使他们无法心平气和度过新年,刚才还是数十人在平安宫前情愿,很快,越来越多的大臣闻讯赶来,他们纷纷要求申太后惩处申济、平息事态,给天下一个交代,连左相白明凯也出现在请愿的队伍中。
平安宫内,申太后也得到了新丰大屠杀的消息,这个消息也同样使她恼火万分,申济简直就是一介莽夫,政治白痴,杀死一百余皇族可以说因为他们谋反,但将皇族赶尽杀绝,那就是申家要篡位了。
天大的篓子已经捅出来,现在该怎么善后,申太后背着手在房间内来回踱步,她现在还面临另一个尴尬的境地,她在皇宫留了一个两岁的皇族幼儿,是汝阳郡王皇甫子翰的幼孙,准备立他为幼帝,可问题是皇族都被申济杀死,谁来证明这个幼儿的皇族身份,这让申太后又是愤怒,又是烦躁。
“外面有多少大臣了?”申太后停住脚步问道。
“回禀太后,外面已经有四百百人了。”
申太后叹了口气,中央朝廷一共有七百余人,申溱带走一百多人,那也就是说,八成以上的官员都来了,自己再不给他们一个说法,恐怕就会人心涣散,朝廷也难以再撑下去。
“请从三品以上的官员都到平安偏殿集中,哀家接见他们。”
.........为白明凯为首的十几名从三品以上官员被侍卫领进了平安殿偏殿内,这里是商讨军国大事的地方,众人依次坐下,太常卿温致远低声问白明凯:“白相国,你认为太后会做出什么样的让步?”
白明凯叹了口气,“我觉得现在太后做出什么样的让步都不重要,现在要命的是申济,他丧心病狂地杀死了所有皇族,他的野心已经很明显,关键是要怎么对付他,他马上就要进京了,我们该如何应对?”
‘当!’一声清脆的云板叩响,侧门传来宦官的高喝:“太后驾到!”
申太后身着一袭赤黄色凤袍在十几名宫女的簇拥下来走进偏殿,她走上正位坐下,十几名朝官一起躬身施礼,“参见太后!”
“各位爱卿免礼平身,请坐下吧!”
等大臣们归位,申太后叹了口气道:“新丰县的惨案哀家也听说了,令人痛心疾首,妇孺何辜?竟要赶尽杀绝,哀家和大臣一样,都对这种暴行深恶痛绝,请各位大臣放心,哀家这次绝不会轻饶申济。”
申太后先表了态,偏殿内一片寂静,这表态显然不能使大臣们满意,什么叫不会轻饶,是不痛不痒说两句,还是口头上责骂几声,罚俸半年了事?大家需要的是,明确的惩罚措施。
申太后也明白众人的意思,可这叫她怎么回答,她是想把众人都劝回去,等事情平息后,再让申济公开道歉,杀几个将领做替罪羊,这是她的打算,可大臣并不领情,一定要她明确处罚措施。
“各位爱卿的心情我能理解,哀家也恨不得一刀把他斩了,但哀家投鼠忌器啊!他手中拥有二十万关中大军,哀家还不能和他翻脸,一旦兵乱,不仅是整个关中和雍京会大乱,各位爱卿的身家姓命也难保,哀家是从大局考虑。”
白明凯站起身,他先施一礼,朗声道:“太后的担忧固然是有原因,但太后想过没有,这件事会让天下怎么看雍京,这会让皇甫无晋成为正统,使天下归心,微臣听闻,洛京虽然收回皇族多占土地,但并没有杀皇族一人,这样做让农民雀跃,让士人认可,认为皇甫无晋是真的在处理土地兼并,而不是想借故清洗皇族,可我们雍京却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新丰惨案,我们政治上已经严重失策,如果太后再不加以严厉处理,恐怕天下人都会认为这是太后和申济联手所为!”
“你大胆!”
申太后大怒,她没想到自己的心腹白明凯竟然说出这种话,分明就是怀疑她和申济联手,她一声怒斥:“你敢对哀家说这种话!”
白明凯回头看了众人一眼,十几人同时站起身,“太后,白相国说得是实话,这也是臣等所忧!”
申太后愣住了,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理解她,此时,她深深感到了一种孤家寡人的寂寞,她本来还想和众人商量立新帝之事,可是她连第一关都过不去。
“好吧!”
申太后终于无可奈何接受了现实,大臣们的强硬使她服软了,如果她连大臣们的这个诉求都办不到,那就不要谈立新帝之事了。
“哀家将削去申济秦王之爵,撤去他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勒令他向天下人道歉!”
申太后不能使大臣们让步,她只能说服申济让步了。
申太后随即下达旨意,鉴于申济手段残暴,犯下人神皆愤大罪,特削去他秦王之爵,罢免其一切职务,由御史台进行全面调查,以定其罪。
这道旨意终于使大臣们愤怒的情绪得到缓解,终于开始有大臣陆续离开丹凤门,申太后在长松一口气的同时,又派她的心腹太监去城外等候申济到来。
.......夜晚,申济的三万军队抵达了雍城东城外,他没有下令驻营,而是准备进城,此时明德门大门紧闭,九门军已全线撤离雍京,改由绣衣卫守门,城下一片猎猎火光,申济面带杀气,冷冷地注视着紧闭的城门。
一名校尉前去叫门,片刻,他带回一名宫中的总管太监。
“大将军,这个宦官说等你多时。”
申济认识此人,是平安宫副总管卢英国,跟了申太后十几年的老太监,“卢公公,有什么事吗?”
老宦官连忙上前施礼,“太后有一封亲笔信,让老奴交给大将军!”
“信呢?”
老宦官慌忙将一封厚厚的信递上,申济拆开信,一名亲兵连忙将火把递上前,申济从头到尾看完了信,滔天怒火从他心底腾腾燃起,竟然敢削他的王爵,还让他向天下人道歉,做梦!但他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淡淡问道:“旨意已经下了吗?”
“回禀大将军,旨意已经下达,太后希望大将军以大局为重,先退回潼关,太后一定会给大将军一个交代。”
申济冷冷道:“意思是现在雍京局势已经平静,不再需要我了吗?”
“雍京局势已经平静,不敢再烦劳大将军,太后希望大将能严守潼关,不要让楚军有机可趁。”
“我知道了,请转告太后,我这就回去,至于向天下道歉认罪之事,让我考虑考虑措辞!”
申济一挥手,“全军向潼关撤军!”
三万骑兵调转马头,浩浩荡荡向东驶去,老宦官卢英国望着他们走远,这才长长松了口气,回城禀报去了。
申济奔出十几里,他渐渐放慢了马速,眼睛闪烁着冷酷的目光。
“大将军,我们真要回去了吗?”
“不!去新丰县。”
他又取出一面金牌,递给心腹亲兵,“你火速赶往潼关,除第三军和第四军留驻潼关外,其余十五万大军立刻赶赴京城。”
申济回头看了一眼黑黝黝的京城,冷冷道:“二妹,既然你走不出这一步,那就让为兄来走!”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