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三拾九章 山西土改
ps:有读者大大问天堂最近的情节安排,是这样,因为本卷重点写建设,所以和平环境下的多角度、多细节的生活描写片段比较多,可能有些平淡,不够热血,请大大们多担待。天堂计算了一下,大约还有7、8章结束本卷,然后转入目标位面的小**^_^在此感谢读者大大“颜墨痕”、“酷妖”分别投给天堂一张月票,读者大大“caozhi23”、“东南吴楚人”、“香茗儿jiang”各自打赏天堂100纵横币,谢谢大家o(n_n)o哈哈~,最后感谢读者大大“酷妖”的礼物,thank_you~~~
主位面历史上,无论是抗战时期还是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炎黄红党进行的土改工作,都是争取农民阶级,从而获得多数民心、兵员、稳定大后方的关键一步。但是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后世不少历史学家、评论家,对于当时的以及建国后的土改政策,有很多辩论和不同意见,可以说吵得是热热闹闹、一塌糊涂。
这点王凡也不知道,究竟哪方是对的,哪方是错的。只好认认真真地把后世收集整理的大量资料,统统地打印出来,然后带到目标位面给红党高层看,让他们取其jing华,去其糟粕,完善其原先制定的土改计划。
也许有人说,王凡可以自己上阵,亲自制定出合理的土改计划嘛。这点王凡很有自知之明。后世的那些参与评论的专家也好学者也罢,都没有真正实际经历过1950年前后的土改运动,都只是凭借着一些历史记录、资料、数据进行推理、分析、判定,这些纸面上的推演分析最后究竟有多少可行xing和可信xing,王凡不敢保证。
奇遇前,王凡曾经听过一个老干部讲过一件事:有一次他路过一个地方,正巧几个年轻人在争论一次红党失败的军事战役,他们通过地图一致认为如果红党当时向南突击,而不是向北突围,那么一定可以化险为夷,冲出重围的。
正巧那个老干部听老红军讲过,听到几个青年颇为得意自己的论断,开始相互间自我佩服,实在是憋不住了,出言说道‘你们说的根本就行不通,因为你们根本就没有去过那里,不了解当地地形,当时之所以选择往北,最主要的原因是南面一侧都是高山险岭,以当时的军队体力和器械,根本过不去,真进去了就是死胡同,所以不得不往北突围。’
所以王凡认为仅仅是纸面上的推演,不用负历史责任和人命责任的讨论和批评,在后世随便说无所谓,但是放在目标位面,这可就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没有代价的关门推敲。而是牵扯几百万人、几千万xing命生死的大事情。
当然了,有些观点和论点过于无意义,王凡看过后自己都直摇头。比如:网上有人提出: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他曾问老mao,井冈山时间,苏区面积只有那么大,人口只有200万,每年税赋有限,你怎么解决几十万部队的粮草军饷问题。老mao总是故作而言他。于是据此就说,为什么老mao不直接回答,那是因为老mao是通过打土豪,杀地主的方法,强行占有他们的财产解决的,从而得出一些红党假minzhu无人权的结论。
每次看到这里,王凡都有一种感觉,这些人真是现代生活的太舒服了,悠闲地蛋疼。总是站在现在的道德制高点,去批判当时的行为。王凡就问一句,如果按照这个意见,不能暴力的打土豪获得物资军饷,因为那是不人道没人权的,对吧?好,那么请问,老mao活的下来吗,红党政权生存的下来吗?部队早解散了吧?那么天下会是谁的?估计肯定不会是老mao的吧,因为他没有钱、没有人、没有枪,拿什么打天下啊!
拜托各位砖家叫兽,分析历史现实一点。人都是自私的,第一位想到的都是自己先生存下来,然后再考虑其他。如果角sè互换,你成了红党的一把手,当时手下报告说,“领导,咱们没有钱和粮食了,怎么办?”同时有人提议“可以打土豪分他们的家产!”。这位专家领导听后,一脸正sè的说“不行,我们不能用暴力解决地主问题!”那么请问,然后呢?你怎么办?放下枪支回家该干嘛就干嘛吗?再说,老mao军队的基层是什么?说白了,就是泥腿子老噶,你跟他谈人生、谈理想,根本无用,谁听你的!只能直接谈利益,跟我干,有饭吃,有地分,就这么简单!
请不要总站在现在的道德制高点,轻飘飘的去评说过去如何如何,这件事古人如何如何了。王凡死腻味这种人,除了两片碎嘴,你呀的还会干啥啊?你要是生在古代,敢拿着一本书滔滔不绝的训骂敌人军队,我丫也算佩服你,最起码落了个名士的称呼,虽然结果要么被人用刀砍了,要么用枪毙了。
确实,土改中存在不少问题,甚至是大量的公权私用,公报私仇,假公济私,造成大量冤假错案。这些怎么办?王凡为此也思考过,最后提出一个方案,供红党高层参考。
“王凡,你说土改需要区别对待地主阶级?”老mao抽了一口烟,问道。
“对,根据后世的很多资料,土改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土改时,因为地主家的后代好吃懒做,结果败光家产,而贫下中农通过自己努力,一家人半辈子jing打细算,终于熬成了富农或是小地主,结果土改一来,好吃懒做的败家仔分了地,手脚勤快的正经人没收了大批财产,挨了批dou,掉了脑袋。”王凡解释道。
“可是实际工作中,如何区分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太大了!”刘少qi深知这里面的弯弯绕绕,说道。
“我的想法是,咱们土改时各村子都会成立贫民团和儿童团,前者负责维护全村的治安,后者搞活动,宣传政策活跃气氛。那么在贫民团和儿童团成立后,稳定住村里情况,可以先给大家讲故事,一个是周扒皮似的地主(大家都知道吧),一个是刘罗锅子这样的地主:虽然家里有车有马,但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块豆腐割两半吃两顿,撅着棉裤撅着棉袄腰里扎个绳子,一弯腰都露肉(裤子破了),攒两个钱就买点地,攒两个钱就买点地,熬成的地主。”
“你这样讲故事是为了什么?”刘少qi接着问道。
“让大家有个具体的印象,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村子里的地主是什么样的,然后让把逮捕的地主绑好了,让他们冲前坐着。后面摆上两只碗,一只前面放把小刀,代表砍头,如果一个村子里80%以上的人都投了砍头票,那么这个人的民心也够呛了,就算不是周扒皮也差不多了(当然审案供词还是需要的)。如果低于80%,那么统一送往监狱服刑劳役(最起码活着,而且服刑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恢复公民身份,释放后同样可以享受廉租房和最低生活保障),如果低于20%,那么这个人应该在当地很得民心,应该按照中农政策对待,分得自己的必要生活财产。我的想法大体是这样,纯属纸上谈兵,希望可以抛砖引玉,总之中心思想就是地主间也有好坏,土改中可以区别对待。”王凡解释道。
“那些好吃懒做的和游手好闲的,怎么办?有想法吗?”周恩i插话道。
“这个暂时还真没有,虽然也可以让村民投票,可是从后世汇总的资料看,最先靠近进村工作队、积极参加运动的,‘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好吃懒做’的人居多。这些吃不上、穿不上,靠要饭过活,被乡村们称为‘穷头儿’‘二流子’,工作队来了,立马油头滑脑地给你汇报很多工作,被当成积极分子。老实说,他们中间有些人品质是不太好,但正因为他有这个特点,能帮着把运动掀起来,所以很难说他们的优劣。”
“不过他们有一个特点,第一肯定不占主流,只要入村的干部一人为私,多人为公,保证投票的公平公正,应该会减少许多冤案。同时这些‘二流子’虽然有种种不好,但也算炎黄公民,分得应得的田产也无所谓,不过后世他们分地后,继续好吃懒做,坐吃山空,把牛、农具、田地卖了后(后来国家禁止买卖田地),又成了无产阶级,这时对他们就应该秉公办理,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就完了!”王凡说道。
“田地那个倒是好办,暂时禁止直接买卖,但是允许长期租给别人或是入股,这样每年都可以得到一些收入,再加上最低生活保障,保证最起码的生活应该没有问题。”刘少qi想了想,补充道。
“除了这些细节,我们还要避免历史上贫民团的干部,后来不少被‘搬石头’(历史上土改后,党内认为一部分党员在土改后富裕起来了,不再革命了,成了继续革命的绊脚石,只有把这部分人搬掉,革命才能继续进行),‘扫堂子运动’(对于没收地主和富农的财产,持续高涨的热情危及一些生活本不宽裕的中农家庭。如果有哪个村的‘砍挖运动’不彻底,其他村的人也可以去挖出来,谁挖归谁,这被老人们称为‘扫堂子运动’。并且农村被清扫一空后,人们又把目光投向城里人,造成每一个城门外都有个四五百张爬犁),不能让这些错误重演。”老mao喜欢思考大是大非的战略问题,出言说道。
“根据王凡带过来的资料,只要达到‘三十亩地一头牛’,农村就可以实现‘孩子老婆热炕头’了。”周恩i翻了翻资料本,也说道。
“牲口不够可以用机械解决,但是耕地不足确实一个大麻烦。”刘少qi也看过资料,有些忧虑的说道。
“不行的话,我们提前在乡村设立一些小工厂,比如木工厂、漆器厂等,用于消化多于的劳动力。毕竟实木家具、实木摆件在后世还是非常有市场的。”王凡看到大家谈来谈去都是问题和困难,建议道,“等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第三产业起来后,可以吸收大批农民进城,避免土地越分越小,再次回到小农经济。并且未来时机成熟后,可以逐步推广小田入股并入大田,实行机械化大生产,同时鼓励企业和农户签订长期收购协议,搞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这些都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方法。”
“这个好,为以后的农村问题,提供了一些道路。”周恩i点点头,同意道。
“哎~~炎黄的农民生活确实太苦了,谁在跟前谁掉眼泪,土改分财产后,展览没收地主家的绣花鞋时,不少农民们感叹‘见都没见过’,分到地主家被子,更有农民抱着抱着就哭起来,因为‘一辈子没见过,不知是做梦还是真的’!噢~~对了,毛伯伯,我看到的资料趣闻中,有一则还跟您有关系!”王凡说着说着突然想到了什么,嘿嘿笑着说道。
“哦?什么趣闻和我有关系?”老mao看到王凡忍俊不禁的表情,有些疑惑地问道。
“就是一家农户,看到工作队把地主小孩衣服套到自己家,光着屁股的孩子身上时,立刻说道‘赶快给毛主xi鞠个躬去’。”
“呵呵~~”屋里人脑中想到那副场景都不禁乐了出来。
“哈哈。”老mao也乐了一下,然后说道:“我们的人民太穷,生活太苦,未来我们的道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
屋里的其他人听到后,收起笑容,严肃的点了点头。于是就这样,一场比历史上要温和许多的山西土改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