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包袱斋
沈文信与假洋鬼子韦娟娟分道扬镳之后,便漫无目的地游走在市区内,也许是很久没逛龙城的街道,亦或者这些年市政建设方面极为快速,使得龙城的大部分的街道变化很大,不知怎么的,沈文信顿时迷路了。
“果然我的方向感也不是很好……”沈文信自嘲不已,将错就错,穿插在不知名的巷子里面,不一会儿进入了类似于花鸟市场的地方,也不知道这里是什么街的市场,人流量还是不错的。
除了花卉、宠物之外,这个市场内部还有许多的跳蚤市场,也就是家里面不用的东西,拿到这里来交换自己有用的,或者出售。
沈文信也觉得奇怪,怎么胡乱闲逛都会来到淘宝胜地花鸟市场哩,这里的人三教九流,流通的物件品种繁多,有老物存在的可能姓极大。
在跳蚤市场这个区域,沈文信仔细挑选旧物,一圈下来大多是十多年或者几十年的老物,比如什么解放后至开革开放那个时期的东西,大多表现的是“战斗状态”,还有小人画、纸币、淘汰的家电之类的,但是不无法引起宝箱出现,这说明老物的年限和价值有一个标准,至少无法达到上万的规格,也许无法评定为九品吧。
当然这只是沈文信的猜测,东西都不错,还是具备收藏价值的,那段时期的文物,再过个一百来年,价值就会水涨船高了。
不过却不入沈文信的法眼,略带失望地准备离开跳蚤区。
正在这个时候,沈文信看到一个大概和其同龄,穿了一身阿迪王,这个名牌证明了国人山寨的能力突破了天际!可见此人的经济情况并不是太好,也许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说不定。
只见他跟一个年纪大概三十好几的人商谈着什么,那个人怀里面包着一件东西,拿出来之后,年轻人把玩一阵,点了点头,便交还给了他,然后说了一堆什么话,沈文信距离的不是很远,但是因为周围的环境比较噪杂,所以并没有听到他们说什么。
瞥了一眼,发现这个物件应该是一个盘子,色彩很鲜亮,估摸着是粉彩盘吧?没有摸过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样。
打算过去接触一下,沈文信上前问道:“请问两位老兄,这盘子你们在交易?能不能让我看看。”
杨宇是这个地头的包袱斋,花鸟市场里面也有一些古玩店,所以他都会在外围寻找一些卖主,把这些人介绍过去,从而按照交易价格,获取百分之五左右的报酬。
高中毕业之后,便专门从事包袱斋的工作,闲着的时候则去工地打工,养活自己倒没问题,接触了古玩四五年的时间,具备了一定的鉴赏知识,而且还在一家古玩店做过一年左右的伙计,跟老师傅学了不少的知识,在瓷器方面的造诣颇高。
知道这个东西是个老的,便身旁的宝主说道:“既然有老板要看看,反正您也是要转让的,就让他玩玩呗。”
“好吧,这是家里面留下来的,您掌掌眼。”
沈文信接过盘子之后,第一感官是很艳丽,按照记忆上的资料看,不会是国内出产的瓷器,那么又保持了传统的一些风格,上面绘画了不少的假洋鬼子,看来西化比较严重。
而最为主要的是宝箱并没有出现,这说明这个瓷器达不到九品的价值,沈文信把玩了一阵,便说道:“有一眼,东西不错。”
说完就把盘子还给了宝主,意思很明确,东西的艺术价值还不错,可能是高仿之类的,出于对“摸宝”信任,沈文信主观的认为这个盘子是一个仿品,当然不排除是一个价值不高,年限不久的老物。
“兄弟,这个盘子你看底部,写了‘大冢’两个汉字,从画片和风格上说是‘伊万里烧’粉彩盘子,时间上应该是侵华时期的,当时遗留下的这类器物很多,价格在五六千左右吧。”
一番分析头头是道,不免让沈文信对他刮目相看,如果有十品的话,那么这个盘子肯定也会出现宝箱,只是这种物件尽管有收藏价值,升值的潜力不会太大,不是沈文信的菜。
既然物件沈文信无意购买,也没理由在这方面纠缠,对于瓷器的鉴赏知识,沈文信并不是很高明,知识有摸宝之后的主观印证,结合网络和鉴宝的书籍,给出的一些比较可信的说法,如果说无法有这个条件的话,单纯搜罗记忆,沈文信无法准确说出藏品的来历也不足为奇。
不过沈文信却对这个包袱斋有了兴趣,古玩店开业在即,多一个人多一份保障,老道的鉴定师傅要价不仅高且被龙城老资历的古玩店买断了,因此要找一个靠谱的掌柜坐镇,还是很难的,自己寻找人才和员工是当务之急的,碰到了有眼力价的包袱斋,沈文信怎么能够错过呢?
“不知朋友你贵姓啊?我对瓷器方面不是太在行,看不准并不奇怪,买卖不在仁义在嘛,如果可以的话,我也去跟你去附近的古玩店看看。”
“好啊,看你的样子是刚入行的吧?古玩讲究的经验,这类的盘子我这几年都看过几十个了,老旧我一眼一个准,我叫杨宇,是这个市场的包袱斋。”
沈文信主动伸出了手,两人礼仪地握手之后,沈文信说道:“我叫沈文信。“
“哦,沈文信啊,和最近崛起的一个捡漏好手同名同姓哦。”杨宇也不在意,觉得此人肯定不具备龙城收藏界炒的火热的沈文信,他可是捡了两个大宝贝啊,唐代的青铜钵、明代的象牙笔筒,转让给了轩名古玩店老板丁立名,不消多时就传开了,当然丁立名没有把最近沈文信捡到的手稿、砚台泄露出去,不过这上百万的交易,也着实让许多幻想捡漏的圈内人心痒难耐。
“是这样啊。”沈文信笑了笑,跟着两人前往了附近的古玩店,他一直全程观看了交易的过程,最终以六千成交,皆大欢喜的局面,而杨宇也获得了相应的报酬,三百的中介费。
出了古玩店的门口,沈文信略微好奇地道:“一次交易你就得了三百,比在工地打工赚得多了啊,每天能成交几次啊?”
“你说笑了,包袱斋这一行竞争还是蛮大的,我刚入行的时候一个月都没一单生意,最近也只是成交了这一单而已,你也知道很多人会选择直接去古玩店,所以我们必须先下手为强,寻找客户,必要的鉴定知识也要具备的,不然拿个假的去古玩店,不仅会浪费时间,还会使得丧失信誉……”
杨宇说的时候满含辛酸,不过如今的他至少能够养活自己了,过得也不是太差,与底层的包袱斋相比,他已经算很好了。
“那么你想过找一份稳定的职业?”
“实话说吧,我只读过高中,连毕业文凭都没,待遇高的工作,前提条件都是大学以上的学历,与我根本无缘,我以前也在古玩店做过,可是学徒的工资太低了,又什么都要做,所以才来做包袱斋,谁不想生活好一点啊,可是都要有机遇啊!”杨宇的家在农村,到城市打工已经很多年了,也没积累多少的钱,要衣锦还乡只是一句空话罢了。
杨宇也不知道了,看到沈文信与他同龄,不像是坏人,便不知觉地说了一些自己的私事。
“如果是这样的话,最近我要开一间古玩店,想请你工作,有这方面的兴趣?待遇方面,每月底薪两千,加上收回来的宝贝奖金提成百分之五,如果干得好,底薪会有增加,奖金也是。”沈文信了解了杨宇的基本情况之后,觉得他应该是这方面的人才,做了这么多年的包袱斋又在古玩店做过,基本的流程、规矩都懂,如今的沈文信缺少的就是这种混迹古玩多年的人。
丁立名介绍的包袱斋和铲地皮的人,都是一些成名人士,在龙城本地名声不小,排场自然很大,要和他们建立联系,还需要拉下脸皮来,不可能收入麾下。
而杨宇则是新生力的包袱斋,也许过些年会成气候,如今还是停留在温饱线上,如果这个时候拉他一把,杨宇肯定会努力工作的,这一点沈文信很清楚。
他要的是核心的员工,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类型的,人少不要紧,最主要的可靠。
“你,你真的是最近崛起的沈文信?怎么,怎么连‘伊万里烧’都鉴定不出来?不会是骗我的吧?”
“哈哈,杨兄弟,如果我说看不上那个盘子,故意不说,你信吗?既然我都捡了上百万的漏,几千块得东西看得上眼?”
“这倒也是……”
“如果你还不相信,那我带你去位于步行街金鱼巷的店铺瞧一瞧吧,最近还在装修呢。”沈文信也不知道具体情况怎么样了,包里面还拿着早上书写的“摸宝行”三个字,随带看看易小军有做匾额这类的门路不。
“好。”杨宇实在有点疑惑,这人年纪不大和自己差不多,运气怎么这么好?而且还要开古玩店了,位置还是这么好的地段,杨宇顿时觉得可能遇上贵人了,心情激动的无以复加。
能跟收藏界的名人一起工作,对他的古玩经验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助力。
最为主要的是,这个待遇实在太优厚了,古玩店的学徒级别,哪里有什么底薪,无非只是包吃包住,忙碌了一个月,至多拿个一千左右,还什么都要干,重活、累活、脏活,都是学徒的职责。
这个提成也极其人姓化,提到了杨宇的工作积极姓,类似于包袱斋中介的费用,如果在其手上成就了一件百万开外的古董,那么他就可以得到五万的奖金啊!想想都兴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