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一节 狗屎运
蔡正阳和陶和谦都没有料到总理会突然有这样的想法,改变了考察线路,丢开了定好的考察地点,要随意了解当地民众生活情况,这简直让滇南省委省府无法应对。
文国基总理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但是谁也没有料到今天在如此崎岖的道路上,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也会如此,本来选定三江地区作为考察点,滇南省委省府就有不同意见。
道路状况太差和距离太远,本来就不太适合考察,加上怒江的开发争执更容易让这里成为敏感的争议热点,无论总理最后是什么态度,滇南省委省府作为地方上都会面临很大压力,但是国务院办公厅选定了这里,滇南省委省府也只有服从。
现在又出了这么一出事儿,就更让蔡正阳和陶和谦感到心烦意乱。
让总理直接到毫无准备的农家,实地了解老百姓的生活情况,听起来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从某种角度来看,甚至可以更直观的让总理接触到最真实的一面,但是作为地方党委政斧来说,却也可能暴露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现在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变化,老百姓明煮法制意识不断提高,对于外界的了解也能够通过各种媒体有更多的了解,对于未来的生活也会有更高的期盼,同样也就对党委政斧提出更高的要求,也许不经意间就会把地方党委政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暴露出来,这无疑是最大的政治风险,谁也不愿意冒这样的风险。
虽然他们也希望总理能够最大限度了解实情,但是他们希望的是能够在他们可控的有序的范围内让领导知晓这些情况,那样可以避免其他不必要的问题被暴露出来。
这里属于河谷半干旱地区,总理前去的地方地势相对要平缓一些。
三江地区的气候特征相当复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句话就相当客观而又精准的描述了这里的气候特征,从从这里再往上就是较为湿润的原始森林地区,但是坡陡却没有能够阻挡住人们求生存的能力,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依托着边坡地带开垦出一块一块大小不一犹如瘌痢头一般的农地,玉米、土豆等最耐贫瘠干旱的粮食作物就是他们这里的主流作物,由于为了扩大种植面积而垦荒导致的水土流失最终被迫放弃的地块也随处可见。
无论是蔡正阳还是陶和谦都注意到了文国基总理目光频频停留在了周边坡地上那些因为暴雨冲刷而被毁的坡田,横七竖八的玉米长得有些扭曲,而周围的山林似乎也向内收缩了许多,很显然这都是在毁林开荒之后造成的情形。
蔡正阳和陶和谦的表情都变得有些不太自然起来,文总理虽然没有多问多说什么,但是窥一斑而知全豹,这里如此,其他地方的情形也可以想象,三江地区几个县基本上都是这种状况,零碎散居的情形很普遍,这对于要改善这些群众的生活状况也带来很大的挑战,怎样为他们找到一条适合他们生存发展的道路也是一个考验党委政斧智慧和决心的难题。
两百多米的山路几乎成了蔡正阳和陶和谦最为难熬的一段路,看着前面的总理深一脚浅一脚的在崎岖的山路上攀行,周围的警卫人员心中也是一阵阵发紧,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行走在这样的道路上,这万一失足,跌落万丈深渊有些夸张,但是真要摔一跤那绝对是伤筋动骨的大事儿,但是总理却很坚决的拒绝了周围工作人员的攀扶,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很缓慢而又坚定的行进在山路上。
赵国栋也有些佩服这位老人,对于他来说,这条山路虽然险峻崎岖了一些,但是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年龄差距使他并没有觉得这条路有什么难行,更关键的是在上一次来三江地区调研考察时,他曾经鬼使神差般的也在这个坡地下边的突起处停过车,和方夜白他们一道与泸水县县委书记他们一道走访了总理正在步行前往的这个村寨。
他们一干人甚至还在这里叨扰了一顿午饭,烤玉米和土豆汤让他深刻感受到了居住在这些山岭上的老百姓生存的压力和生活的艰辛,交通的闭塞,教育和医疗的缺乏,对外界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切都让他们渴望着未来的曰子会因为中央和省里对这个地区关注度的不断提升而改变。
那个时候赵国栋胸中涌荡着的也是梦想自己上帝一般,能够一下子让这个地区改天换地,虽然这只是一个希望,但是他也打定主意回去之后,即便是从省里边这个角度自己这个组织部长不太好过多参予,但是他觉得自己可以从另外角度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沧浪集团也好,天孚集团也好,甚至是赵家几兄弟个人也好,赵国栋认为他们可以尽这一份力。
只是这个想法还需要一些时间来规划和构筑,没想到这么短时间内自己就会第二次重返这里。
这是一座很有些年成的寨子,说寨子实际上有些夸大其词了,总共户数不过六户人家,三十余口人,其中老弱妇孺就占一大半,真正能够称得上劳动力的人仅仅只有十余人,而其中就有五人在外务工,相当于这个小寨子的劳动力三分之一以上。
总理一行人的到来,显然让这个寨子里的人们有些反应不过来,上一次有领导来至少也有县里乡里的领导陪着一道来,而这一次来的人却一个都不认识,这让好客的主人们也有些不知所措,但是他们都能看见停在山腰上的车队,似乎比起前一次来的领导们更不一般。
三江地委行署和泸水县的领导都还没有来得及赶来,而在场的人们却没有一个认识,唯一就是县公安局有几名负责沿线警戒的民警,但是面对这些大人物们,他们显然也有些拿不准该怎么办,除了不停地打电话汇报外,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场面。
“侯大爷,还记得我吗?我小赵啊,上个月我才来过。”赵国栋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小寨子里唯一的工厂党员,58年入党的老党员,上一次他来之时县里边就专门介绍了这位一直生活在山上的倔强老人。
“咦,赵部长,真是你?你怎么又来了?”一个正嚼着烟丝的老人也有些茫然的看着从山道上爬上来的这些人,看得出来这些人都应该是地区甚至省里的领导,县里的领导他还大概有个印象,但是这些人似乎都不太像,赵国栋的招呼让他一下子认出了这个上个月才来过还在这里坐了吃了午饭聊了半下午的年轻人。
据县里人介绍说他是省委组织部长,这让老人有些不太相信,虽说在推进干部年轻化,但是像这样不过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就算是当个县委组织部长也太年轻了,怎么可能是省委组织部长?
但是对方相当和蔼热情而又没有半点架子的态度还是让老人印象颇深,尤其是对方一行人能够甘之如饴的在这里对付一顿中午饭,还能在这里陪着这个老头子聊上半天,虽然未必能够起到多少作用,但是还是让老人心里相当痛快舒坦,毕竟能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倾泻出来,就想卸掉了一个巨大包袱一般,轻松了许多,连晚间睡觉都香了不少。
僳僳族老人很热情的招呼着这一群人中他唯一认识的熟人——赵国栋,“赵部长,没想到你们又来了?欢迎欢迎,快进来坐!”
包括蔡正阳和陶和谦在内的所有人都是一怔,谁也没有想到总理临时决定下车而且还走了这好几百米山路来到一个小寨子竟然也能有赵国栋的熟人,而且一看就能看出这个僳僳族老人露出的喜悦之情发自内心。
文国基也是一怔,他之所以就是临时决定停车自行选择一户人家,就是想要最直观最真实的了解三江地区这个祖国西南最边陲最贫困的地区老百姓的生活,了解他们曰常的衣食住行生活情况,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有什么愿望和要求,滇南省委省政斧为他安排了参观点,他知道那也是经过选择的,不能说看不到真实东西,但是他更喜欢通过自己的方式来了解。
没想到赵国栋居然还认识这里的人,而且对方还对赵国栋相当热情。
“侯大爷,这是文总理,他是来看望你,也要了解一下你们这边的工作生活情况。”赵国栋见文国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而僳僳族老人显然不认识文总理,赶紧上前介绍,也一边解释:“文总理,我上个月到这边调研,走了几个乡镇,也到这里来过,就在侯大爷家里吃了一顿午饭,所以侯大爷认识我,他是寨子里唯一一名[***]员,也是咱们党五八年时候的老党员,四十多年党龄了。”
狗屎运啊狗屎运,看见文国基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的表情,陶和谦不能不说赵国栋这个家伙真是走狗屎运,连总理临时随意下车走这么一个山旮旯里,也能碰上赵国栋刚才来过的地方,还能碰上一个熟人,你说这不是狗屎运是什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