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莱昂的答案
奥尔巴赫再一次展现了他的行事风格,简单直接甚至有些粗暴,不给对方留太多余地,既然抛给了莱昂这个问题让他回答,那么到了时间你就要给出答案来。
听到奥尔巴赫的问话,莱昂没有着急,他继续站在那里把余下的最后几分钟对抗赛看完,等到上午第一阶段的训练结束,他才从看台高处下来。
教练员把让小球员一个个按照分组排好队伍,作为训练营主观的丹尼-安吉开始对上午的训练进行总结。
莱昂走到奥尔巴赫身前,奥尔巴赫说道:“给我答案吧,孩子们都排在这儿了,直接把答案指出来,不要废话。”
这时候,一旁的志愿者听到了两人的对话感到很好奇,那天在场上比赛的消防员米尔斯偷偷问霍梅尼丝到底是怎么回事。
霍梅尼丝摊了摊手说道:“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好像奥尔巴赫先生想考考莱昂,大概想让莱昂指出这些孩子里谁球打得最好吧。”
米尔斯听了以后笑着说道:“这个问题也太简单了,肯定是乔治最棒,你没看他的扣篮吗?其实还有几个家伙可以扣篮,但只有乔治有本事在比赛里上演扣篮,真是棒呆了。”
米尔斯口中的乔治就是那个能够扣篮的14岁黑人少年,此时他俨然是训练营中的小明星,在孩子们的队伍中显得趾高气扬洋洋得意,毕竟刚才在场上的几分钟里他是出尽了风头。
但霍梅尼丝却摇了摇头,她看了看莱昂,心想不知道他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
篮球的世界既美好也残酷,它的美好在于让人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它的残酷则在于让人认识到自己的平庸。
一个上午简单的车轮对抗,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了新的体验,自己在对抗赛中的表现,其他人在对抗中的表现,那些和自己对位的家伙怎么样,站在场下看时场上的家伙怎么样。
每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都将影响到未来他们在篮球这条道路上选择,有些人在自己的学校里或许是篮球高手,但来到训练营中就会发现一山更有一山高;而那些训练营中的天才们未来前往更高的殿堂时,又将经历下一个自我认识的轮回。
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地认识自己,有些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最终会摔地很惨,体会现实与梦想的差距;而有些人低估了自己,从而有可能丧失发挥自己最大潜力的机会,这时候就需要那些伯乐们来给予指引。
莱昂现在就觉得自己像一个伯乐,要从这群奔跑的小羊里找出一匹千里马,而这对一个篮球门外汉来说有多么的不容易。
这和在监狱里看两边比赛猜输赢完全不同,猜输赢哪怕闭着眼睛蒙,也有百分之五十猜对的概率。而且两只球队孰强孰弱是很容易看出来的,一个球员是好是坏也没那么难,可问题是,奥尔巴赫提出的问题并不是要莱昂指出谁最强。
这是狡猾的红衣主教制造的一个小陷阱,他的话绕圈圈似的绕了一圈,提出的问题其实是“这群孩子里谁最有机会成为未来之星”,如果不注意理解其中的含义,很容易会认为他的问题是“这群孩子里谁的篮球水平最高。”
这是两个互相联系但又完全不同的问题,后一个问题,哪怕一个完全不懂篮球的人,只要看一场比赛也能回答个七七八八;而前一个问题,永远都是篮球界最难回答,却又有最多人想去回答的问题。
对人才的先知先觉,永远是体育运动界最大的赌博,赢得这场赌博的人可以赚的盆满钵满,而输掉的人,往往成为后世的笑柄。
奥尔巴赫是这种赌博的大赢家,他的心里早就有了自己的选择,现在他看着莱昂,期待着他的答案。
莱昂看了看这群刚刚结束对抗赛,各自沉浸在兴奋、欢乐、沮丧或者失落情绪中的孩子们,说出了他心中的答案:“第三组,第二排,从左往右第四个孩子。”
“第二排第四个……在哪儿?”一旁的几个志愿者也听到了莱昂的答案,都不禁朝着他说的孩子看去。
第三组正是格雷格-凯特那一组,一共十个孩子站成两排,可是站在第二排从左往右的第四个孩子并没有进入他们的视线,因为他被站在前面的孩子给挡住了。
“根本看不到,第四个,到底是谁?一点儿印象都没有……”有人悄悄说道,之前在对抗赛中表现最亮眼的几个孩子中并没有这一个。
奥尔巴赫听到答案后面无表情,他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问道:“给我一个选择他的理由。”
莱昂回答道:“因为他比所有人都快。”
莱昂的答案简单到一旁听到的志愿者都笑了起来,就连霍梅尼丝也摇了摇头,因为如果那个小子是最快的,刚才对抗赛的时候应该被所有人都注意到,而不是像现在这个排在第二排连个人都看不到。
奥尔巴赫没有对莱昂的答案做出最后回复,他走到三组孩子面前,对上午训练进行了小结,同时开始安排下午的训练内容。
之前被分为三组的孩子,在经历了上午的基础训练和对抗赛后,又进行了二次分组,这一次分组不再是随即进行的,而是由奥尔巴赫亲自点名分组。
奥尔巴赫对所有人说道:“我走到你们的面前,会对你说出1、2、3中的某个数字,这个数字就是所在的组别。每天上午,我们按照原先的分组进行基础训练,到下午,我们再按新的组别进行提高训练。记住你们所在的位置,上午的分组将不会变动,而下午的分组,却有着变动的可能,一切都要看你们的表现了。”
奥尔巴赫的意思很明白,现在的分组是按照学员们的实力来区分的,实力强的将被分入高级组,实力差一些的就进低级组,不高不低的就呆在中级组。同样,如果表现出色进步明显,就能升到更高的组别,接受方法更先进,强度更高的训练。
奥尔巴赫拄着拐杖,走到每一个学员跟前,每到一个人面前他都会先问一下对方的名字,然后对他说出1、2、3中的某个数字,1就是高级组,2就是中级组,3就是低级组。
“布鲁斯-乔治!”奥尔巴赫走到刚刚在比赛中扣篮的孩子身前,这个叫乔治的家伙就大声喊出了自己的名字,奥尔巴赫点了点头,然后嘴里突出了一个字:“2。”
然后他没有丝毫的停留,走到了下一个学员跟前,而乔治洋洋得意的表情瞬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脸沮丧,他以为自己在对抗赛中的表现绝对可以进入1组,没想到竟然被分进中级组。
他还想张嘴说些什么,可是奥尔巴赫已经离开了他所在的二组,走到第三组去了。
终于,奥尔巴赫站在了第三组第二排从左往右第四个孩子的面前,就是莱昂的答案,一个体形瘦小,看上去有些柔弱的黑人小孩,他有着一张大嘴巴和小酒窝,给人感觉一点儿都不强悍。
“今年几岁了?”奥尔巴赫突然问道,这是奥尔巴赫为数不多的主动提问。
“9岁。”这个孩子小心翼翼地回答,他是这个训练营里年龄最小的几个孩子之一。
“家在哪里?”奥尔巴赫继续问道,这可很少见。
“在汉密尔顿。”小孩的声音大了一些。
“告诉我你的名字。”奥尔巴赫最后问道。
“迈克尔-卡特-威廉姆斯。”小孩报出了他一长串的名字,奥尔巴赫点了点头说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