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一十一章 困境(二)
徐国公虽然在委婉推辞,语气却并不坚决。
别的官员可以和燕王撇清关系,徐家是燕王的娘舅家,这份血缘关系,无论如何都是牵扯不断的。
燕王又这么低声下气地找上门来,于情于理,徐国公都做不出翻脸不认人的事。
这样的反应,都在燕王意料之中。
燕王也不气馁,依旧一脸诚恳真挚的说道:“舅舅年事已高,如今在朝中也没领什么实差。我岂敢对舅舅有什么差遣。只是希望舅舅能在暗中支持我,只要人心可用,熬过这一段困境,来日可期。”
熬过这一段困境,来日可期?
徐国公愕然,愣愣地看着燕王。
已经是这般光景,能自保已经不错了。燕王居然还在期望着“来日”?
这个燕王,到底该说他太过盲目自信?还是该夸赞他性情坚韧从不气馁?
燕王似看出了徐国公的心思,淡淡一笑:“怎么了?舅舅是不是觉得我说这些是在异想天开?还是觉得我自不量力?”
徐国公有些狼狈地咳嗽一声,竟不敢直视燕王的眼睛:“殿下误会了,我并无此意。”
燕王定定地看着徐国公,声音缓慢而坚定:“你会这么想,也怪不得你。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暗中等着看我的热闹。越是这样,我越是不能就此退缩倒下。”
“我要让所有人都看着,没有母后为我撑腰,我照样能夺得父皇的器重偏爱。现在弃我而去的,将来有一天都会后悔今日的选择。”
“舅舅,我今日来,一来是告诉你我的决心。二来是恳请你站在我这一边。这个时候,我需要你的支持。”
“有朝一日,我问鼎皇位,徐家也会位极人臣,一世荣华。”
这番话煽情又富有煽动性。
徐国公听的怦然心动,看着燕王眼中的希冀和期待,心里已经熄灭的野心,又被勾的蠢蠢欲动起来。
富贵险中求!
如果燕王彻底垮了,徐家也只是苟延残喘而已。
罢了!就再赌上一回!
徐国公一咬牙,肃容说道:“殿下若有差遣,我绝不推辞!”
终于说动这个老匹夫了!
燕王心里暗暗松口气,脸上露出了一丝轻松释然的笑意:“我绝不会辜负舅舅的期望。”
为了一个徐骞,徐国公就不管不顾地将昌平告到了皇上面前,想到这些,燕王心里不可能毫无芥蒂。可眼下这样的困境,由不得他任性肆意。
他只能低下高傲的头颅,重整人心,慢慢收拾残局,走出困境。
……
接下来几日,燕王又暗中登门拜访了几个重臣。这些人,当初无一例外都是支持他的。如今态度暧昧不明。
燕王亲自登门,未必能挽回所有的人心。不过,也算表现出了令人激赏的一面。原本已经分崩离析的燕王党羽,也暂且安稳了不少。
以卢平的官职和地位,还没有让燕王亲自登门的资格。
卢平这些日子一直处在懊恼和不安中。
昌平公主暗中对驸马下杀手的事,他之前就隐约猜到了一二。还曾回信给昌平公主,暗示过一定会让卢泓乖乖地做昌平公主的驸马。
原本打着如意算盘,借此攀上燕王。没曾想,驸马是死了,昌平公主也落下了弑杀亲夫的恶名,还被送到了慈云庵。
慈云庵位置偏僻,声名不显,平民百姓只知道是皇室宗亲女眷落发修佛之地。只有少数人才清楚慈云庵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
说是庵堂,其实和牢房相差无几。进了慈云庵,也别指望着再出来了。
这一步棋,真是走的大错特错!
短短一个月内,昌平公主进了慈云庵,徐皇后被废,燕王党羽纷纷离心。
卢平越想越是后悔。
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卢家早已暗中向燕王投诚,他这个兵部主事也在暗中为燕王做了不少事。
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过了,现在想抽身而退,已经迟了。
……
“二叔,”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卢平定定神,看向眼前的少年。
长身玉立,面容俊秀,才学出众,出口成章,斯文儒雅,风度翩翩。
不管站在哪里,卢泓都是那样的耀目。
他是卢家最出色的子嗣,也是后辈的希望。只可惜,现在遇到了这等糟心事,也不知道会不会受到牵连。
卢平忍不住叹了口气:“阿泓,你坐下,我有话要和你说。”
卢泓默默地坐下。俊秀的眉眼有些阴郁。
卢平温和地安慰卢泓:“我知道,这些日子你听了不少风言风语,受委屈了。”
昌平公主弑杀驸马一事,显然有人在暗中煽风点火,传遍大街小巷人尽皆知。在传闻中,卢泓就是那个“引~诱”得昌平公主神魂颠倒的俊美少年,也成了致使徐驸马身亡的罪魁祸首。
国子监里不乏消息灵通的勋贵子弟,将卢泓和昌平公主私会的片段说的活灵活现有鼻子有眼的。
偏偏卢泓还无法反驳。
纵然不是他心甘情愿,可他和昌平公主的“苟~且”也是实实在在的事。他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他而死。徐驸马的死,他难辞其咎!
流言纷扰之下,卢泓不得不告假躲在卢府。这一躲就是十几天,躲的人心烦气闷心情郁结。
再想到美艳妖娆的昌平公主从枝头跌入深渊,被关在慈云庵里受苦。卢泓的心里愈发不是滋味。
他对昌平公主谈不上喜欢,每次都是被卢平哄着逼着去的公主府。可不管怎么说,到底有这么一段露水姻缘。昌平公主对他一片痴恋,时间久了,他就是再冷的心肠,也被慢慢捂热了。
卢泓垂着头,怏怏地应道:“二叔不必为我担心。这点小事,我能受得住。”顿了顿又道:“京城风声太大了。过些日子,我先回冀州待着。等过上一两年,风声平息了,我再回京城来。”
卢平欣慰地点点头:“这样也好,避一避风头。”
叔侄两个正低声商议着,书房的门被仓促地敲响了:“启禀老爷,燕王殿下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