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八 第九十四章 八部齐聚(三)
“狱明王?”
听闻这个名号,群声再起议论,世人皆传狱明王是佛心禅院中仅次于圣佛尊的高手,但却罕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
只知晓传说中他效法地藏王菩萨宏愿,进入佛心禅院下至秽至浊的沉沦心狱,在佛光泯灭的无间之境中渡生灭罪。
甘入桎梏,自受枷锁,与狱中囚徒一体同罪,以求镇守和感化狱中罪孽深重的众生,至今已在狱中度过近百年春秋,未曾再出。
悠长岁月,独坐狱中,他既是镇守佛狱的明王,更像沉沦心狱中,一个刑期永无尽头的囚徒……
如今听闻他竟然破关出狱,因天书之战现身,众人无不翘首企盼。
连应飞扬也同感好奇,虽从他人口中知晓狱明王是天书宿主,却一直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此时不禁悄悄扬起脖子瞥去。
在几乎在场所有人目光关注下,舱门缓缓开启,却有一股血腥之气弥漫而出……
“这是,妖气!”
应飞扬神情一肃,惊见妖气源头,一名苦行僧者从船舱沉步迈出。
僧者身着褴褛袈裟,披头散发,面容因久不见天日而显苍白,面上无任何表情,但斧凿刀削般的轮廓中,依然能看出往日的英挺。
而他暴露在破旧衣衫外的肌肤上,密密麻麻的纹刻梵字经文,以针刺身,再用颜料涂抹。这种近乎自虐的苦行令人望而生畏,好像他的身体只是一个不畏侵蚀捶打的石雕,一个随时可以舍弃的臭皮囊。
怪异的僧者,带着难以言喻的气质,一步一步走出。
“恭迎狱明王!”
直到素妙音向这僧人躬身一礼后,众人才敢确认,他正是佛心禅院最神秘的狱明王,可心中惊骇却是无以复加。
因为这么一个虔诚的苦修佛者,却生了一双蛇瞳!
他的眼球是浑浊的暗黄色,瞳孔却异常的黑,缩成一线,任他眼神坚毅虔诚,但这双蛇眼与生俱来的阴冷依然挥之不去。
更在提醒众人一个震撼事实——佛门的狱明王竟然是一个蛇妖!
正当应飞扬惊异之际,忽感一阵罡风迅疾擦过,掀起的气浪刮得头脸生疼,睁大眼睛看去,却见一条身影比风更快,迅疾而过,所经之处,空气都发出阵阵震爆。
在场能有此等奇速的,除却陆天岚不做他想!
空气震爆传入耳时,陆天岚已如苍鹰击水,以比声音更快的速度冲至镇狱明王身前,瘦长有力的五指张开,一把扣住狱明王的面门!
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让船上之人未及做出反应,陆天岚身形却不做丝毫停滞,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前冲。
镇狱明王就这么被陆天岚按着脸带飞出去,一路分波开浪,在江面激起一道白浊水线。
最后被陆天岚一把掼在水中一座礁岩上,乱石激射,狱明王整个脑袋按入岩石中!
“天书未开,怎就先打起来了?”应飞扬手按剑柄,正考虑要不要上前援手,素妙音横臂在前,让他静观其变,面上不见丝毫担忧之色。
应飞扬凝神在看去,便见狱明王头被按入礁石中,双足却稳稳扎牢,整个身子弯曲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桥梁形。
若是人弯折成这样早已折断了腰,但狱明王足下岩石突然碎裂,整个身子以双足为支点弹起,就像绷紧了的长弓陡然松弦,陆天岚就这么被他射出,而镇狱明王已直挺挺的站起身子,而自始至终,他的双掌依然合于胸前,未曾挪移过半分!
陆天岚在空中转了两圈,稳稳停在了半空,却是放声大笑,“若不是见到这弓蛇劲,老子还真不敢认你,难怪当年遍寻你不得,原来你竟真做了和尚,真做了和尚……”陆天岚讽刺笑着,笑得前仰后合,但笑声陡然凄厉,好像钢刀刮骨:“你他娘的到底怎么回事!”
狱明王面容如石雕一般,默然不语。
陆天岚欺身上前,抓住他衣领道:“说话啊,你不是最能言舌善变,最巧舌如簧的吗,怎不说话了,你他娘的到底是怎么回事!答我啊!”
陆天岚声色俱厉,咄咄逼人,狱明王依旧不语,如若未闻,陆天岚怒不可遏,抓住狱明王的衣领再度把他摔在礁石上。
“啪!”礁石蛛网般裂开,余力扩散,水面上都炸起一圈水幕,狱明王恍若毫无痛觉,依旧无言。
陆天岚五指蜷曲,高高举起,大搜神爪就要朝狱明王使出。
却见惊起的水幕后探出一只手,将他高举的手臂牢牢抓住,“够了,老五,没用的。”
水幕落下,现身者正是师我谁。
师我谁抓住陆天岚的手,却看着狱明王身上经文刺身道:“槁木行禅法,见到我和老五,依然禅心不动,当真到了心如槁木的境地,当年我们当做笑话的传言,竟然皆是真的……”
“槁木行禅法?难怪狱明王不言语。”应飞扬心中恍然,槁木行禅法他曾听天女凌心提及过,乃是佛门一种苦行法门,修行方式乃是将经文戒条纹在身上,恪守戒律,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口戒。
苦行法门重点非是“苦”字,而是“行”字,最重身体力行,以身传法,而非以口传法,修此禅法者闭口不言,以闭心之门,恍若槁木一般,任他人诽之谤之欺之骂之也不做辩解,只以行动证明自身,感化他人。
而修此禅法者禅心若动,身上戒律经文变会黯淡、消失,令多年之功毁于一旦,而狱明王身上经文完好如初,正是严律己身,不曾动摇的象征。
却见师我谁松开陆天岚的手,将狱明王拉起,道:“久别多年,未料竟是在这种情况下相会,狱明王?老三?或是该称你——‘巴山蛇君’烛中庭!”
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名字,一旦被提起,又变作最深沉的梦魇。
“狱明王非但是妖,而且妖族七凶中的老三?‘巴山蛇君’烛中庭!”
师我谁一句话,好像在众人心中投下了一颗巨石,惊起万丈波澜。